抓建設促產業 投身脫貧攻堅
——安康市勞動模范 劉瑞紅
我叫劉瑞紅,1971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建民辦忠誠村黨支部書記、陜西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漢濱區忠誠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6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市勞動模范”稱號。
一、提高思想認識,投身脫貧攻堅
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政治任務,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天瑞塬公司在繼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質量效益的同時,不斷加強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接機制,尤其是加強貧困戶的扶持帶動,創新特色產業扶貧方式,著力打造扶貧公益品牌,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
目前,陜西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設有忠誠現代農業園區(省級園區)、洪山瑞塬現代農業園區(市級園區)、馮家壩現代農業園區(區級園區)3個園區。我主要通過公司旗下3個園區的輻射帶動,更多吸納周邊臨近村莊貧困戶參與發展蔬菜產業,利用產業發展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實現穩定脫貧。
二、創新幫扶模式,實現穩定脫貧
從2014年開始,我就擔起了助力脫貧攻堅,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的社會責任,積極探索通過優先承包大棚、土地入股園區分紅、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技術培訓指導、優先安排用工等方式進行幫扶帶動。
為了長效保證貧困戶收益,我針對貧困戶制定了以下五種長期幫扶方式:一是土地流轉受益。貧困戶流轉土地給合作社,每畝600至1000元,租金每三年為一個遞增階段,直至每畝遞增為1600元為止,不再遞增,后期公司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調價。二是訂單合作收益。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產品回購單,合作社保底收購,降低農戶風險,保證貧困戶的利益。三是入股分紅受益。貧困戶將土地經營權自愿入股合作社,參與經營,年底根據企業收入按入股股份比例進行分紅,保證貧困戶長期享受產業鏈的收益。四是返租倒包受益。合作社將建好的大棚返租倒包給貧困戶,貧困戶自主生產;并無償為貧困戶提供大棚,免費供應水肥和種苗。五是勞動務工受益。讓貧困戶在園區務工,簽訂勞務用工協議,每天80至100元,勞務費用公司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調價。
總之,我大力提倡公司實施產業開發式扶貧,同時要依托農業產業發展,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確保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能夠長期持續穩定的提升貧困戶的發展能力,達到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致富目標。
三、加大技能培訓,提高致富本領
為了讓更多的農戶都能學到致富技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2014年,我修建成立了漢濱區天瑞塬職業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培訓學校以市區農廣校、蔬菜中心為依托,對參與蔬菜產業發展的農戶進行創業培訓、陽光工程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大力組織動員貧困戶參加培訓,通過培訓,讓貧困戶掌握相關專業技術,增加就業率,改善生活水平從而脫貧致富。近幾年,學校培訓主要圍繞脫貧攻堅,先后舉辦培訓班14期,培訓人數達1500人,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城鄉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貢獻。
幾年來,我所成立的天瑞塬公司流轉土地從最開始的800畝到現在的2200畝,總產值從3394萬元到2017年實現11070萬元 。目前土地入股園區分紅的有63戶貧困戶,簽訂蔬菜產業扶貧協議,進行實地技術技能免費包吃包培訓、免費提供蔬菜種苗,免費技術指導、產品統一品牌銷售的有42戶貧困戶。截止2017年使70戶貧困戶231人實現了脫貧,人均收入4500元,2018年公司已和186戶貧困戶610人簽訂了產業幫扶帶動協議,目前幫扶帶動效果良好。
四、主動擔當盡責,強化勞模引領
“主動擔當作為,努力在脫貧攻堅、追趕超越、引領發展的火熱實踐中再作貢獻、再立新功,作為勞動模范責無旁貸。”這就是我作為一名勞模的認識。對于未來發展,我計劃在全區適合種植蔬菜的貧困村建設貧困戶蔬菜園區,新建蔬菜種植基地5000畝、育苗溫室10000㎡、日光溫室10000㎡;不斷探索現代農業園區黨支部引導,貧困村黨支部主抓,貧困戶參與生產,園區統一品牌銷售為核心的“支部+支部+X+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建立漢濱區貧困戶農產品銷售中心,利用“互聯網+”實體門店等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并逐步拓展外地市場,確保貧困戶園區及其他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順暢;加強種植管理和市場調節,使蔬菜產業步入良性健康發展,貧困戶獲取穩定收益。
勞動模范是社會的中堅、時代的楷模。“勞動模范”這個光榮稱號,是榮譽,更是責任。我將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弘揚勞模精神,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