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園區搭平臺興產業促脫貧
——漢濱區勞動模范 潘建龍
我叫潘建龍,1977年3月生于陜西延安市黃龍縣,大專學歷,現任安康市瀛天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安康市漢濱區瀛輝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6年被漢濱區委、區政府授予“勞模模范”稱號。
近年來,我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的號召,積極參與市總工會“弘揚勞模精神 助力脫貧攻堅”扶貧活動,積極履行企業幫扶產業社會責任,從企業轉型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勇挑服務“三農”回報社會的責任,切實擔負起天柱山村精準脫貧和全面發展的重任,探索出了勞模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
一、建好園區促脫貧
自全國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我深感作為一名勞模肩負的責任,常常思考如何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經過調研,我調整公司經營模式,采取“支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將在天柱山村所流轉經營的土地改變成為農戶土地入股產業園區共同發展的方式,進行幫扶帶動,每年除給予貧困戶每畝210元的保底分紅外,再從我的基地收益中按畝產值5%給予貧困戶分紅;另外,政府扶持基地的項目資金對天柱山村現有110戶貧困戶,按每戶1萬元給予配股,享受年6%的固定收益。這樣以來,使貧困戶的撂荒土地資源得以利用,使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資金變股金的農村三變改革在天柱山村得以實現,既增加了天柱山村貧困戶的收入,又壯大了集體經濟組織,為漢濱區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通過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園區務工收入、園區核桃產值效益分紅,讓貧困戶穩定增收,實現貧困戶戶均收入達2萬余元。
同時,我于2017年在漢濱區吉河鎮福灘村,按“公司+貧困戶”的模式,建設了1000畝核桃種植基地。在支付農戶土地租金外,還按畝產值的15%給予貧困戶干股分紅,僅此一項,直接幫扶貧困戶66戶249人增收致富,解決8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務工就業。截止目前,已經建成標準化核桃種植示范基地4600畝,建成核桃標準化深加工生產線3條,和其它縣鎮聯營核桃種植基地20000畝;通過免費技術培訓、免費提供種苗、肥料等多種有效措施,輻射帶動周邊5000余貧困戶種植核桃發展核桃產業,預計戶均將增收25000余元。
二、心系群眾做幫扶
自公司成立伊始,我始終秉承“與民同富、與家同興、與國同強”的價值觀,每年拿出利潤的一定資金用于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慈善事業模式。我積極參加圓夢大學慈善公益事業,5名貧困大學生在我的資助下,順利完成學業;資助瀛湖鎮天柱山希望小學貧困學子學習用品和教學設施,出資維修天柱山村飲水管道3500米。2018年春節,看望瀛湖鎮天柱山村、吉河鎮福灘村貧困戶100戶,發放價值價值5萬元生活必需品。
下一步,我將認真貫徹本次大會精神,充分發揮勞模示范引
領作用,圍繞產業脫貧、技能培訓、公益幫扶、志愿服務等方面,扎實做好各項幫扶帶動工作,積極探索產前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后合同價回收并補助的“訂單農業”扶貧新模式,從而帶領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