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綠色田野 致富一方群眾
——陜西省勞動模范 黃興建
我叫黃興建,一個80后中級職業農民,創辦寧陜縣綠寶生態農業合作社,帶領403戶農民(其中貧困戶252戶)從事有機大米、雜糧及土特產開發實現脫貧增收,突出成績贏得了群眾和上級的肯定。2017年4月,被授予陜西省勞動模范稱號。
讓青春回歸秦嶺綠色田野,2003年我高中畢業后,經歷過在家務農、外出務工,2007年在親友的資助投資經營裝飾裝修公司,由于誠信經營,裝飾裝修公司贏得了客戶的信賴,生意風生水起。2012年,我做出了人生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經營裝修裝飾行業,把目光投向了寧陜的綠色田野,要在綠色種植上另辟蹊徑,創出一片新天地。選擇回到農村發展有機水稻、雜糧土特產開發。改變初衷的是不時在寧陜山城飛翔的朱鹮,看到寧陜朱鹮野化放養基地寨溝村生態環境優越,朱鹮基地周邊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是理想的有機種植園區,因此在寨溝村建設有機水稻示范基地,一定可以搶得先機,占有市場一席之地。
為了保證由于禁用化肥、農藥而導致產量下降給種植戶造成的損失,我率先在寨溝村建設標準化水稻示范基地,免費向農民提供優質稻種并負責高于市場價回收稻谷并支付土地流轉費。合作社的舉動,讓廣大村民欣喜不已,他們紛紛響應,積極投入到有機水稻的種植中,朱鹮基地周邊110戶農戶申請成為了合作社的社員,560畝有機水稻在寨溝扎根生長。通過艱苦的學習,被省農業廳評定為中級職業農民。為了抓好科技培訓,合作社聘請了21位專家,培養了科教骨干39人,修建了60平方米的農業技術培訓室,30平方米的農業圖書館,經費投入逐年增加。目前,培育260戶有機農業科技示范戶,培訓農民人數1500人次。
綠色是寧陜山區最大優勢,田野依舊的農民寄托情感最深的地方。2016年參與脫貧攻堅以來,帶領合作社在城關鎮寨溝村、獅子壩村,金川鎮老莊村,新場鎮新場村、同心村,四畝地鎮等地帶領252戶貧困戶868人發展有機水稻、高山富硒雜糧、中蜂養殖等產業,涉及面積共計3500畝,中蜂800箱。合作社推行“全程有機種植,田園生態旅游,資金折股量化,訂單入股分紅”的農村“三變”改革綠寶模式,一是在朱鹮放飛基地通過農民土地入股、農民轉移就業、訂單分紅的方式打造集有機水稻種植、生態旅游觀光、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園區,園區農戶戶均實現綜合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按照產前統一種苗、統一農資、統一技術規程;產中農戶分散管理、分戶經營、實時監控;產后統一高于市場價回收、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宣傳銷售,對農戶釋放紅利;三是將政府部門投入產業扶貧項目資金,按照標準折股量化到貧困戶,合作社每年一定比例進行分紅,合作社采用訂單農業,高于市場價回收貧困戶農產品,帶動貧困戶戶均實現綜合收入5000元以上。2017年底,當城關鎮寨溝村村民謝祖益拿到寧陜綠寶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發給他在回收有機稻谷、土地流轉費共1.3萬元的時候,年過70的謝老漢笑的合不攏嘴。
耕耘在寧陜綠色的田野上,綠寶合作社與農民一起“抱團取暖,共同發展”。今后,我將繼續發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己任,帶領合作社農民奔走上康莊大道,綠色有機之路煥發著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