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家旅游產業 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陜西省勞動模范 王三翠
我叫王三翠,47歲,陜西省嵐皋縣四季鎮“三彩閣”農家山莊業主。陜西省十二屆人大代表,2012年榮獲陜西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16年獲“全國能人帶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表彰。
我是一名家庭主婦,同時也是一名省級勞模,我深知一名勞模的社會責任。隨著時代的變遷,看到那么多得婦女憑著自己的手藝脫貧致富奔小康,我開始反思為什么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做點什么,讓家里的日子過的好一些呢?于是我決定從自己很拿手也很感興趣的餐飲業開始做起。2002年,嵐皋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發展綠色產業,打造旅游品牌”經濟發展戰略,為積極響應號召,搶抓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大好機遇,我放棄了外出務工,看準機遇,拿出自家僅有的2000元積蓄,與從事了20年民辦教師下崗在家的丈夫在自家三間土墻房里辦起了農家樂,可謂白手起家。我們開辦的是嵐皋縣第一批農家樂,我用拿手的農家飯菜廚藝、為人厚道的品格、吃苦耐勞的精神,開始了自己的脫貧致富之路。在經營中,我們“三彩閣”農家樂始終堅持誠信經營,以顧客滿意為經營農家樂的最高宗旨,將自己淳樸的待客之道融入農家樂的經營之中,農家樂從當初開辦時不足3萬元的固定資產發展到年接待量超過10萬人次的旅游服務企業。
我作為一名省級勞模,自黨中央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定以來,積極融于到脫貧攻堅中來,通過“三彩閣”農家樂的帶動,周邊農戶也爭先開辦農家樂并逐漸形成規模,面對想摘掉“窮帽子”的鄉親,我沒有私藏手藝,更多的是將自己做菜心得和待客之道與之交流。帶動村民開農家樂,目前擁有農家樂20余家,農家賓館2家,餐位680余個,床位50余張,現在我們的楊家院子以地道的農家樂餐飲遠近聞名。
隨著鄉村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外地游客的逐漸增多,借著建設國家旅游扶貧示范村的東風,我投資100余萬元興辦了可一次性接待50名游客住宿的農家賓館,為10余名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長期雇傭的貧困婦女就有4名;投資500萬元注冊成立了嵐皋縣嘉瑞祥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投入生產運行以來,生產銷售豆腐乳70000斤,創收105萬元 ,為100余名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建卡貧困戶30余戶,并長期提供清潔、食品加工、機器操作、倉管、銷售、質檢等就業崗位,與有一定技能的貧困戶簽訂了勞務合同,解決了貧困婦女“想走走不了,想留留不得”的窘境;公司還在天坪村建立黃豆、辣椒、生姜生態種植基地,實施訂單農業,與30余戶貧困戶簽訂種植協議,帶動他們持續穩定增收;公司通過開發生態富硒土特產品,解決了鄉親們農副產品滯銷的難題,帶動周邊80余戶農民通過種植有機蔬菜和生態養殖致富,實現戶均增收2000余元。
在我自己成長和致富的同時,最讓我感謝的是市、縣、鎮、村各級黨政部門給予我們最大幫助和支持,為了更好的回饋社會,當我得知從小就是孤兒、靠跟爺爺奶奶挖山野菜賺零花錢的楊世林考上了重點大學,雖然享受了各種助學政策,然而自己需要承擔的部分仍然艱難,我立馬趕到楊世林家中,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并每年資助他4000元貼補生活直到大學畢業,去年我又按此標準資助了本村另一名貧困大學生王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下一步,我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切實履行勞模的責任和擔當,一如既往起好帶頭作用,生意中優先采購周邊貧困群眾的農產品,用工上優先聘用貧困群眾,尤其是貧困婦女,同時也會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經營之道和廚藝技巧傳授給其他經營者!如今,鄉親們親切的稱呼我為帶頭致富的“領頭雁”,這個稱呼讓我倍感驕傲,這是對我辛勤勞動的肯定,同時也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不斷鞭策自己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帶領周邊群眾一同富起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