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產業鏈作用 帶動貧困戶致富
——陜西省勞動模范 肖輝
我叫肖輝,男,漢族,出生1979年12月,鎮坪縣城關鎮友誼村三組村民,中共黨員,中專學歷。2017年榮獲陜西省勞動模范。
作為退伍軍人的我,選擇了自主擇業,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面對貧困的家庭和貧窮的生活環境,我和許多年輕人一樣,輾轉蘭州、廣州等多個城市創業。經過十年的打拼,他從背包商販、小門店經營到擁有了一個小服裝加工廠,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面對家鄉仍然貧窮落后的面貌,開始思考人生、毅然回到家鄉,回報社會,開展二次創業。經過一番詳實的考察,我瞄準了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行業,萌生了生態放養野豬、土豬、土雞、烏雞和種植高山有機蔬菜的想法。心動不如行動!我決定成立一個集高山有機綠色食品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及旅游開發為一體的循環農業的專業合作社。創業的道路是艱苦的,常常讓我忙的不可開交。合作社的成立,又苦又累又繁瑣的事兒都離不開我的指揮和安排。萬事開頭難,我常常忙得一天到晚也吃不上一頓飯,常常焦頭爛額,常常為一些瑣碎的事情披星戴月地奔波。
我樂此不疲,披荊斬棘、一如既往地前行,因為心里有一個美麗的夢想——依托當地豐富的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發家致富,并帶動老百姓走是致富的道路。自此,我在全縣第一個養起了野豬,當起了“豬司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散養到繁育,探索了“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養殖信息服務和技術指導,與當地農戶簽訂野豬養殖、購銷合同,積極支持農戶發展野豬規模化養植,對資金暫時有困難的農戶,采取擔保抵押的形式,為其提供野豬幼崽發展養殖業,保護價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農戶以勞動力或林地、土地資源入股的形式參與合作經營,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經過努力,我建成了3500余畝特種野豬生態放養基地,有機蔬菜大棚12個,有機蔬菜120余畝,成立了陜西深山來客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根據“四靠”原則,在產業種養集中區和產品加工生產區建立“兜底園”,將部分集中安置不了、單獨建不起房、離地不能生存的貧困戶聚集于此,以“集中安置+統一管理+技術培訓”的模式,讓貧困戶在兜底園住,在產業園務工,在崗位上提技能,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安置、就業和增收的問題,目前,已在野豬養殖和蔬菜養殖集中區建設兜底房24套,24位貧困戶進入園區居住和務工,累計帶動貧困戶增收57.6萬元。
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廠房的循環發展理念和“政府+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現養殖野豬5000余頭,巴山黑土豬2000余頭,土雞10000余羽,為300余名貧困人口創造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同時與城關鎮坪堡村58戶貧困戶建立利益共同體,發展高山蔬菜種植業,與上竹鎮化龍村85戶貧困戶簽訂土豆種植收購協議,貧困戶以勞動力或林地、土地資源入股等形式與企業經營,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還為貧困群眾提供技術培訓,提高勞務技能。目前,已啟動發展高山蔬菜120余畝,為58戶149人保底分紅8.6萬元,人均576元。
下一步,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縣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積極參與勞模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充分發揮好勞模示范帶動作用,帶領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