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發展產業增收 助力貧困戶脫貧
——鎮坪縣勞動模范 趙偉
我叫趙偉,男,漢族,中共黨員,現年38歲,大學學歷,現任曾家鎮星明村黨支部書記。2013年被評為縣級勞動模范。
出生農村的我,童年及求學時的艱苦生活,造就了我吃苦耐勞、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時也對山區農村貧瘠、農民增收困難、農業發展不易有著自己切身的體會和感受。2003年,大學畢業后,我和許多年輕人一樣,輾轉多個城市創業。從大山深處走出去的我,時刻銘記著父親的教誨: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干任何事情都要踏實勤勞。
自2003年外出務工,從基層技術工干到團隊負責人。經過多年的打拼,我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自身條件改善后,我沒有忘記家鄉人。回報家鄉的強烈念頭讓我放棄在外的漂泊生涯,決定回鄉創業。經過一番詳實的考察,我萌生了發展食用菌的想法。心動不如行動,說干就干!在我全力以赴的推動下,2011年底,曾家鎮第一個食用菌廠很快建成投產了,并于2012實現盈利10余萬元,解決星明村70余人務工問題,實現人均年增收2萬元。在其帶動下,其后不到兩年時間,食用菌產業覆蓋了全鎮,解決全鎮400余人務工問題。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資金壓力,我總是自己先拿出錢來,將魔芋、洋芋、蔬菜等籽種購置發放到農戶手中,到收購時才收回成本;為了讓老百姓的農副產品買個好價錢,我總是不辭辛勞的親自上手,親自開車將洋芋、蔬菜等農副產品送到各個收購站,不賺一份錢。2014年,村支部換屆,在村民大力舉薦下,我高票當選為星明村黨支部書記。
鎮坪縣星明村素有“口袋村”之稱,自然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群眾增收條件相對滯后。為增強村級經濟實力,我按照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戶一法一產業的基本思路,堅持“產業第一”的扶貧理念,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注冊成立了鎮坪縣星明村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該村農副產品訂單銷售的市場主體基本形成。將全村農戶特別是建檔立卡的75戶貧困戶逐一同合作社無縫對接,簽訂農副產品種植銷售訂單,以“訂單”為聯結的扶貧模式初見成效。合作社與農戶簽訂了土豆訂單、磨芋訂單、蜂蜜訂單和土雞訂單等種養殖和銷售協議,又與安康監獄、漢中監獄、鎮坪縣魔芋加工廠簽訂農副產品銷售合同20余萬斤,實行托底收購、合作共贏,實現了訂單脫貧目標。星明村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無疑使星明村有了發展的路徑。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發展魔芋200余畝、養蜂500余箱,培育萬只林下養雞大戶1戶,帶動貧困戶20余戶,養雞10000余只。規范種植洋芋500畝,高山蔬菜100余畝。2017年,訂單銷售洋芋3萬斤,蜂蜜3000余斤,生豬1500斤,高山蔬菜約20萬斤,銷售額在25.5萬元以上,全年農產品實現銷售額34萬元以上。
2018年,按照整村脫貧讓全村老百姓同步夠格步入小康的要求,在我的合作社的帶動下,培育萬只林下養雞大戶1戶,帶動貧困戶20余戶,養雞15000余只;規范化種植無公害洋芋200畝、無公害蔬菜200畝、無公害魔芋200畝。通過“三個200畝”的產業把星明打造成高山無公害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同時讓更多農戶以資源流轉、入股分紅等形式參與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有效解決老百姓穩定增收的問題。同時,為了使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我積極創造條件,招商引資,建成了社區工場,第一期解決45余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滿員將解決200余人就業問題。
為了星明村的長足發展,我帶領著團隊突出抓好星明村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設施,本著“缺啥補啥、差啥做啥”的原則,按照全村脫貧規劃和群眾意愿,將農村電網改造,安全飲水、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場、村級衛生室、交鑰匙工程房、堤防、公廁、產業路、便民橋、綠化、亮化、環衛、排污配套工程、通訊機站建設以及寬帶建設等16項系統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納入整村脫貧項目建設計劃,并一項一項的抓落實。止目前,全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等全面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群眾居住地路、水、電配套,電力入戶,同網同價;電視入戶達100%以上;寬帶、wifi進村,手機信號全覆蓋。
下一步,我將憑著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和真抓實干的精神,帶領星明村全體村民致富奔小康,切實履行好一名勞模的社會責任,為脫貧攻堅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