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創業興產業 脫貧攻堅展作為
——白河縣勞動模范 牛前軍
我叫牛前軍,男,白河縣構朳鎮家朳村人,1979年出生,現任陜西鈞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孔雀山莊)總經理,構扒商會會長,家扒村黨支部書記。2015年3月被授予縣級勞動模范。
由于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后,我便輟學在家種地,但是光靠原始又簡單的種地并不能改善家里的條件,于是我想出門闖蕩一番。1997年,18歲的我懷著滿腔激情只身一人來到北京,當時身上也沒帶什么錢,學歷又低,又沒工作經驗,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好工作,眼看已身無分文,只有去洗盤子,干極少有人愿意干的各種苦力,睡橋洞,一包方便面分兩餐吃,只為努力的活著。后來,終于在一老鄉的介紹下找到一份保溫廠的工作,對那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我很珍惜,工作兢兢業業,以廠為家,在廠工作那三年,連春節都沒回過家,只為堅守工作崗位。終于,我的踏實、認真、吃苦耐勞,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在2000年夏天,老板將保溫工程部分項目分包給我,就這樣我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轉眼到了2005年,經過幾年的打拼,我在北京買了車,孩子也上小學了,可是我心里老有牽掛,總是想回到家鄉。2009年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正縫構朳鎮在規劃開發陽光小區,于是便用多年的積蓄買了塊地皮,開始就建造商品房,由于我的房子質量有保障,手續齊全,又趕上國家的陜南移民搬遷好政策,很快,70套房子便全部賣完。當時我更加堅定了回家鄉發展的信心,但那會一下又找不到合適的創業項目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要生活,我無奈之下只好又重返北京。
2012年3月,我聽老鄉說白河縣委和招商局在北京召開白河籍在京人士座談會,振奮之余積極聯系參加了這個座談會。在會上,認真聆聽了縣委領導講話,當聽到白河縣委、縣政府鼓勵外出務工能人回鄉創業,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和環境保障等相關優惠政策的時候,就暗下決心再次回到家鄉創業,以實現自己多年來的夙愿。2012年4月就從北京回鄉,第一時間找到構朳鎮政府領導匯報了創業想法,得到了鎮領導的認可及肯定,還有很多親朋好友的理解、支持和鼓勵,于是滿懷信心的再次開啟了創業之路。通過前期調查,決定在構朳鎮高莊村四組丁家山發展油茶項目,鎮政府積極協調處理項目征地事宜,同時鎮主要領導和他多次外出考察各大油茶基地,為此次項目發展搜集更多的信息。在征地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最終由于在征地過程中與農戶多次協商未果,不得不宣布油茶項目無疾而終。2012年6月,我通過觀看遠程教育平臺致富項目,發現了一個商機,就是養殖孔雀。發現孔雀富有其他禽類沒有的17種人體所需營養,而且類似的項目白河縣又沒有,綜合各方面來看,這個項目發展的前景應該很大。隨后,就到安徽合肥銘傳山莊孔雀養殖基地實地考察,并與相關專家交談心得。回到家后,向鎮主要領導匯報了自己外出考察的成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與支持。鎮政府積極協調處理項目征地事宜,經過一個月的努力,項目建設所需用地全部征完。通過前期的扎實準備,孔雀養殖基地及深加工生產線項目在2012年7月份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3360萬元,占地面積105畝,注冊資金500萬元,在構朳鎮玉門村成立第一家公司,陜西鈞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孔雀山莊)。還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并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積極引導周邊貧困戶發展特色農村產業。
陳大余是東坡村一組村民,現年68歲,聽力殘疾,一對年邁夫妻還帶著兩個年幼的孫子,屬五保貧困戶。鈞豪公司總經理牛前軍,在了解到這一家人的情況后,便組織公司的幫扶團隊開會,考慮到這一家人勞動力薄弱,土地又少,公司決定從產業和就業兩個方面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首先免費給他們提供金花葵籽種和肥料,在我的細心指導和幫助下種植金花葵一畝半,并已按回購協議回收其所采摘的花蕾等產品,付清相關款項。考慮到清潔工這個崗位比較輕松,陳大余又表示自己愿意并且能勝任這個崗位,我又安排陳大余來公司務工,每天工作半日,每月定時發放工資。
公司已于2016年03月被評為縣級現代農業園區,2018年園區計劃帶動貧困戶100戶300人以上增收。已在家扒村,東坡村與殘疾戶40戶簽訂長期幫扶協議,先后解決貧困戶在孔雀山莊長期務工10人,金花葵種植30戶100多畝,每畝收入均在3500元/年以上。發展50戶養殖孔雀5000余只,每斤以市場保底價50元一斤回收,平均每個家庭收入將達10000元以上,這兩個特色產業周期短見效快,當年受益,另外長期帶動發展柿子樹經濟林項目,通過以上各項目的實施,有效確保了貧困戶穩定增收,為家扒村2019年全村脫貧奠定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