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工業增量提效 加快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
——訪市人大代表、市工信局局長許啟政
記者 來慶琳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既站位高,又接地氣,讓人深受鼓舞。我們要學習好、貫徹好報告精神,把報告精神落實到機關、落實到工業企業的每一個車間班組,凝聚起工業戰線加力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的強大合力。”兩會間隙,市人大代表、市工信局局長許啟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到。
對2017年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情況,許啟政如數家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85.46億元,增長22.6%;實現工業增加值420.49億元,增長1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增速繼續穩居全省第一。在他看來,這些成績的背后,正是得益于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以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為目標,堅持“循環發展、工業強市”理念不動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抓好工業經濟運行協調、規模企業培育、工業項目和工業集中區建設等工作不懈努力的結果。
許啟政說,這次報告寫得好,市長講得好,代表們更聽得好。全市工業戰線將以深入貫徹落實此次兩會精神為指導,加快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突出抓好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建設、園區建設、非公經濟等重點工作,促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實現增量提效、再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做出新貢獻。
力促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促進富硒食品、裝備制造、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紡織絲綢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富硒食品要按照“擴基地、強龍頭、深研發、出精品、提質量、創品牌、拓市場、保安全”的思路,大力發展富硒茶葉、魔芋、畜牧、糧油、果蔬及富硒保健食品系列產品精深加工,打好“安康水、健康水、富硒水”品牌,力促富硒食品工業產值突破500億元。裝備制造要加快汽車零部件、專用車產業發展,積極推廣智能制造應用。新型材料產業要不斷研發下游產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生物醫藥、紡織絲綢振興發展。清潔能源要加快旬陽、白河兩個電站建設。積極推進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我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項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落實市政府有關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領導帶隊招商和小分隊跟進招商政策,優先申報和招商推介重大儲備項目。謀劃一批節能環保、循環發展和生態經濟等優勢項目,積極爭取中省政策性資金扶持。對已開工、備案核準、上報待批的重大工業項目,實行分類指導、全程跟蹤服務,提高項目開工率。加快推進旬陽、白河水電站、西北電子信息基地、安康富硒食品產業園、西北紡織城、中藥顆粒、毛絨玩具等重點項目建設,高位推進,不斷研究解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落實好市政府《關于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追趕超越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抓大扶小,抓好個改企、小升規、規上市等重點工作,推動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開展“三品”專項行動。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政銀企對接活動,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強化園區承載能力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標準化廠房、招商引資、企業入駐等工作。統籌推動園區路網、電力、通訊、供氣、給排水、排污、地下管廊等基礎設施和物流、信息、技術、生產生活等服務設施建設。強化服務、分類指導,吸引有實力的大集團、大項目、大企業入園發展。全年工業集中區新建標準化廠房不低于25萬平方米,新增投資千萬元以上工業企業40戶以上。加快推進石泉等工業集中區升級為省級經開區,力爭創建4至5個省級縣域工業集中區示范區。
積極推進“兩化”融合。緊抓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快速發展契機,鼓勵企業加快信息化、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提升信息化水平,圍繞產品、技術、業務和產業衍生融合,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融合發展。
做好服務保障。組織實施好2018年度包聯重點工業企業(項目)工作,加大督查督辦考核力度,確保取得新成效。繼續策劃、組織好安康名優特色產品促銷推介活動,幫助企業擴銷售、提效益。抓好工業企業煤、電、油、運、融資貸款等保障工作,跟蹤管理、動態服務、精準施策,確保企業正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