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國粹在鄉村大地遍地開花
——訪市政協委員、旬陽縣中醫院院長吳建鐘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田丕) “新一輪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跟人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這也是我這次在政協會上要做的一個重點提案。”對于參加政協第四屆安康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旬陽縣中醫院院長吳建鐘來說,目標很明確。
他認為,如果現在縣級醫院、農村鄉鎮衛生院再不轉變觀念、調整服務、加快發展,就會留不住人才,那么基層的衛計人才將進一步匱乏。“如果醫院發展不好,醫務人員特別是骨干醫生的待遇也會跟不上,他們就會去城市的大醫院,這樣的結果并不是醫療資源向下沉了,而仍然是一種向城市大醫院集中,留不住人才,那醫療資源下沉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作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旬陽縣中醫院始終高舉中醫這面特色大旗。
吳建鐘說,縣級中醫院應該大力傳承、發展中藥治療的手段,采取簡便的辦法,門診上多開中藥方子和便于攜帶服用的中藥顆粒劑,減少西藥輸液治療,這樣才能凸顯中醫特色。同時也能減少診療費用的支出,也不耽誤患者時間。他認為,縣級中醫院不光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多的是要去指導各鎮、各村的中醫室的建設,加快中醫在基層群眾中的應用,讓中醫國粹在鄉村大地上遍地開花,真正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
據了解,旬陽縣中醫院是安康市首批數字化二甲中醫院和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目前醫院開放病床350張,擁有醫學專業技術人員300人,年門診量10余萬人次,住院病人10000余例,手術3000余例,保健體檢10000人次,綜合實力位列陜南縣級中醫院前列。
面對不斷的發展,吳建鐘說,以大帶小、抱團發展才是彰顯醫聯體的最好途徑。旬陽縣中醫院在加大村醫培訓上下功夫,每年定期組織各類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免費把簡便驗廉的中醫技術傳授給村醫。由醫院建立村醫微信網,把村醫納入到這個網絡里,如果有村醫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就可以直接把病情提交到微信群里,再由相應的縣中醫院專家進行指導。如果需要轉診,旬陽縣中醫院也會及時開通綠色通道。“這個群包括了院長、醫務科長、臨床科室主任和骨干醫師,這種方式非常簡便又高效,畢竟手機的普及率非常高。通過幾個月的試行,效果非常好,我們與村醫的距離拉近了,交流學習工作都很方便。”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快速發展中的旬陽縣中醫院,將始終堅持‘做良心醫生、辦放心醫院’的辦院理念,始終堅持‘中西并重、以人為本’的發展方向和‘精于千方百劑、關愛無處不在’的服務理念,全力實施‘成為陜西領先、特色突出縣級中醫院’的美好愿景,真正把醫院建成人民滿意、社會滿意的健康家園。”吳建鐘說,旬陽縣中醫院在2017年獲得“人民滿意單位”稱號,來之不易,這既是榮譽更是人民群眾對醫院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更美好的希望。
對于今后的工作,吳建鐘說,旬陽中醫院將繼續堅持“三好三滿意”的辦院方針,即:質量好、服務好、環境好。在滿意上,不光要患者滿意,更要職工滿意,職工滿意了才會有良好的情緒為患者服務,只有患者和職工滿意了,就能達到社會滿意、黨委政府放心。下一階段,要更加嚴要求,強化提質增效,優服務、優環境,進一步做好今年各項醫療保障工作,同時要想盡一切辦法做好健康扶貧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項健康扶貧政策,比如扶貧病房、減免優惠政策、給五保戶提供免費伙食等。同時,落實好各項惠民政策,醫療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提高醫療質量,降低藥品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要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便捷、廉價的醫療服務,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人民滿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