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成軍)2012年,李遠權回到家鄉,注冊成立了融農業生產、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紫陽縣高橋鎮開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園。園區成立以來,李遠權圍繞“硒”字做文章,逐漸發展成為以開發富硒特色農產品、富硒食品,帶動當地農戶發展生態種植、養殖的龍頭企業。為做大做強這項產業,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嚴格按照“支部+園區+農戶”的模式,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訂單種植、訂單養殖、企業務工、入股分紅及基金幫困等六舉措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實現穩定增收。
一是土地流轉。開源現代農業園區核心示范園共流轉土地3240畝,每畝每年流轉土地費用125—400元,此舉近600戶貧困群眾受益;二是訂單種植玉米;園區按“訂單農業”模式,農戶按公司要求種植玉米,收獲后公司按高于市場價格的50%收購;三是訂單養殖黑豬。開元農業園區建有養豬場,主要養殖黑豬,公司將豬崽賒售給貧困戶,并提供技術指導、疫病防治等服務,成豬按高于市場價格的10%收購;四是企業用工。農業園區及工廠有償用工盡量向轄區貧困戶傾斜,園區務工按每天80—100元結算工資,工廠上班月薪2000余元;五是入股分紅,省供銷社入股1400萬元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公司每年拿出5%給種植玉米的貧困戶分紅,2016年共有420戶農戶分紅,最高一戶3800元;六是基金幫困。公司成立鼓勵基金,每銷售一杯玉米營養餐提出0.1元用于缺乏勞力的貧困家庭教育和醫療幫扶。
據悉,截至目前,該企已陸續與8個鎮18個村2843戶貧困群眾簽訂玉米種植訂單回收協議,回收的玉米為加工廠提供原料。如今,加工廠年生產玉米營養餐5000萬杯、金香米5000噸,預計年產值2億元,該食品的銷量已涉及到10個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