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卓 章功普)寧陜狠抓基層黨務干部、第一書記、農村科技人才、致富帶頭人“四支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扶貧行動“七項措施”,堅持黨政人才引領主導、專業技術人才躬行服務、農村實用人才造血帶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主動擔責的人才脫貧模式,不斷提升人才引領脫貧攻堅的動力“引擎”。
健全機制重管理。落實黨管人才機制,選優配齊縣委人才辦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制定下發《人才扶貧行動方案》和《關于運用“三項機制”加強脫貧攻堅戰線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實施新提干部必須到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或各鎮脫貧一線任職或掛職的“凡提必下”制度,組建40個貧困村脫貧攻堅臨時黨支部,將一切優勢人才資源配置到脫貧攻堅一線;柔性引才強隊伍。堅持“不為所有、但為所用”原則,借助中辦幫扶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柔性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到縣開展學術研究、投資興業和項目合作,讓高端技術人才引領帶動產業發展、就業創業、增收脫貧。掛牌成立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定點培訓機構,與阿里巴巴、京東簽訂電商發展“千縣萬村百萬英才”人才培養項目,建立“人才工作室”,柔性引才313名。
以用促效增能力。以用促引、以用促活、以用促效,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邀請中辦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宣講《學領袖風范,做合格黨員》、《領袖的中國夢》,組織實施各類人才的黨性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選派6名黨政人才赴膠州掛職、23名黨務工作者和農村實用人才赴上海、浙江、江蘇培訓;開展“科技下鄉”和“科普大篷車”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活動;成立魔芋、養殖、特色水產、食用菌、中藥材5個產業技術專家組,下派30名農業科技特派員扶志扶智扶技;培育創業孵化基地1個,收集10個創業項目,培訓150名創業者,扶持100人創業,帶動300人就業,培育能工巧匠150名,不斷提升現有人才能力素質,增強了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與此同時,制定《脫貧攻堅人才支持實施辦法》、《科技創新及技術交易獎勵辦法》、《脫貧產業獎補辦法》,依據2016年度扶貧績效考核結果,對8個鎮48個部門、50名優秀扶貧干部、17個優秀駐村工作隊、10名自強自立脫貧致富能手、10名致富帶頭典型、10個愛心幫扶單位進行了獎勵;依據公務員年度考核結果,給予44名公務員記三等功表彰;教育系統重獎農村邊遠學校優秀教師、省市教學能手及學科帶頭人,個人獎金高達1萬元,達到了鼓勵激勵聚合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