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成軍)今年3月初,紫陽縣人民醫院定為高橋鎮板廠村扶貧工作包聯單位,醫院年過五旬的賈仕安與龔如林被派往該村開展扶貧駐村工作,賈仕安被任命為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兩人一方面從思想上鼓勵廣大困難群眾發揮主人翁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攻堅克難而不斷奮斗;另一方面,從行動上支持和幫助廣大困難群眾,并積極發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式方法,通過仔細調研,以發揮行業優勢大力開展健康扶貧為總抓手,切實幫助廣大困難人民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而出謀劃策。
靠“一雙腿,一張嘴”走村入戶了解情況、宣傳政策
板廠村位于紫陽縣高橋鎮,地處秦巴山區,山高坡陡,難得見一塊平整土地,當地的房屋、耕地大多依山勢分布。據負責聯系板廠村的高橋鎮副鎮長陳義峰介紹,板廠村現有村民近2000人,除外出務工與已搬遷的村民,目前仍有大約 200余戶住在山中。“在高橋,山有多高,人就能住多高。”這是當地干部常說起的一句話。 也正因此,很多工作就是要靠村干部的“一雙腿,一張嘴”奔走游說,苦口婆心的做思想解釋工作。兩位駐村干部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內,肩扛一把鋒利的多功能鐵鏟,披荊斬棘走村入戶了解情況,宣傳黨和政府的惠農扶農政策。他倆依靠堅強的毅力在這短短兩個月內走偏了村里的家家戶戶、山山水水,靠著這“兩雙腿,兩張嘴”成了村里家家戶戶的常客。
小小便民服務卡架起幫扶連心橋
為方便群眾辦事,提高辦事效率,兩位駐村隊員精心設計印制了200多張“便民服務卡”,免費發放到幫扶貧困戶手中。有了便民服務卡,幫扶對象可以及時咨詢自己關心的事項和問題。特別是對于老弱病殘的農戶來說更是方便,只要一個電話,他們就會上門服務,做到困難有人幫,疑惑有人解。
便民服務卡雖小,但暢通了幫扶渠道,也架起了幫扶干部與群眾聯系輔助的橋梁。小小的一張便民卡,即方便了群眾,又方便了干部,架起了駐村干部與幫扶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此舉受到幫扶對象廣泛歡迎和好評。
找準致貧根源,健康扶貧入民心
自今年3月以來,院領導帶領醫院干部職工多次深入到結對幫扶貧困農戶家中了解情況。結合各貧困戶家中實際情況,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為每戶貧困戶找準貧困根源、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精準幫扶措施。該村貧困落后,基礎條件差,缺醫少藥是影響村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很多村民還過著小病拖、大病扛的日子。據了解,板廠村共有貧困戶241戶,其中因病致貧34戶112人,占到貧困戶的14%。脫貧攻堅,健康鋪路。今年年初,紫陽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將縣人民醫院派往高橋鎮板廠村結對幫扶。醫院通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該村“把脈問診”,利用行業優勢通過考察調研終于推敲出了健康扶貧的脫貧路子,該院把健康扶貧始終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由于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這讓扶貧工作隊感受到一定的壓力,每次去村里走訪,龔如林和同事們都要帶著聽診器和血壓儀以及一些常見的藥品,免費給群眾做健康體檢、治療。如今,只要駐村工作人員來到農戶,村民們激動得就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親人一般,應為他們見到了醫護人員,就消除了痛楚,見到了希望……
不怕苦累真幫實扶促脫貧
該院全力以赴做好“掛包幫”結對幫扶工作。自今年3月以來,院領導帶領醫院干部職工多次深入到結對幫扶貧困農戶家中了解情況。結合各貧困戶家中實際情況,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為每戶貧困戶找準貧困根源、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精準幫扶措施。按照縣委、政府統一安排部署,該院派出兩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長期駐守在脫貧攻堅一線。并要求派駐人員真正與單位脫崗,做好該院與板廠村的銜接,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及村委班子做好該村扶貧及各項工作,俯身進入貧困村,真幫實扶促脫貧。今年3月,紫陽縣人民醫院駐村幫扶高橋鎮板廠村以來,始終把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醫院安排241名醫務人員到板廠村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每季度組織醫務人員定期義診、送醫送藥,千方百計減輕貧困戶的醫療費用和醫療負擔;在幫扶措施上,首先該院除了竭力搞好健康扶貧外,在縣委縣政府大興產業幫扶政策的基礎上,該院在村民產業發展上還給與一定的獎勵扶持,以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盡可能的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其次,在技能培訓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凡事只要愿意參加技能培訓的貧困戶,將對其出資進行獎勵扶持。一系列實打實、硬碰硬的幫扶舉措,點燃了板廠村村民脫貧致富的夢想,這個曾經閉塞、落后的村莊也正在悄悄地發生著新的變化……
扶貧工作任重道遠,該村駐村工作人員配合脫貧攻堅工作隊盡全力發揮職能優勢,認真貫徹執行扶貧政策,把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堅持開發式扶貧、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扶貧與自力更生相結合,為該村順利脫貧摘帽乃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開創追趕超越持續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