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詩璜)石泉縣針對全縣現有37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貧困特點和實際,充分發揮本縣蠶桑產業的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有銷路的產業優勢,通過發展“桑—蠶、桑—葉、桑—果、桑—禽、桑—糧、桑—菌”等桑、蠶立體種養體系,按照“政府扶持引導、龍頭企業帶動、支部牽頭、合作社組織、農戶主體參入”的思路,推行“龍頭企業+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通過三套馬車(絲綢公司、珍愛農科公司、博硒農科公司)訂單生產、回收產品的方式方法,培育以蠶桑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家庭農場為主體的經營組織,帶動貧困戶發展蠶桑產業,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和如期脫貧的目標。
一是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從事養蠶的1300戶貧困戶新建標準密植桑園580畝,改造低產桑園1000畝,促使有能力的戶擴大養蠶規模,預計全縣貧困戶年養蠶5200張,戶均6124元、人均2011元,蠶繭總收入800萬元。二是圍繞沒有養蠶能力的1920戶貧困戶新建標準密植桑園1920畝,這些貧困戶每年直接賣桑葉達到穩定增收的目標,2019年桑園投產后,預計每畝桑園年均產桑葉1500公斤、桑葉年收入最低可達1500元以上,戶均年收入1500元以上,此項總收入288萬元。三是圍繞沒有養蠶能力的500戶貧困戶新建標準果桑園500畝,這些貧困戶依靠果桑園出售桑椹實現穩定增收,2019年果桑園投產后,每畝果桑園年均產桑椹1500公斤、年收入6000元,戶均年收入6000元,此項總收入300萬元。四是圍繞發展蠶桑產業的貧困戶因園制宜、因戶選項多項發展,開辟多元增收渠道,每年發展桑園養雞2萬只,收入140萬元;每年開展桑園間套500畝,收入60萬元;每年栽培桑枝食用菌120萬袋,收入720萬元。三項預計收入920萬元。五是通過培育壯大蠶桑專業合作社、蠶桑產業大戶、家庭農場三大經營主體,帶動本轄區和左鄰右舍貧困戶務工就業,預計到2019年全縣26個蠶桑專業合作社、24個蠶桑家庭農場、140戶蠶桑產業大戶,可解決800個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和增收。
今年按照戶均新建1畝桑園的目標任務,計劃新建桑園3000畝(其中密植桑園2500畝,標準果桑園500畝),改造低產桑園1000畝。發展桑園養雞2萬只,開展桑園間套500畝,發展桑枝食用菌120萬袋。預計2017年可實現蠶桑產業年收入1720萬元,人均1511元,占家庭收入30%以上。到2019年新建桑園投產后,預計可實現蠶桑產業年收入2308萬元以上,戶均6204元、人均2028元,占家庭收入40%以上。
據悉:凡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一是今年新建密植桑園及標準果桑園的無償提供優質良桑苗和果桑苗;二是貧困戶養蠶的蠶種每張獎補30元;三是新搭建省力化蠶臺80㎡以上的每戶獎補1000元;四是新建標準化專用蠶室60㎡以上的每平方米獎補50元;五是小蠶共育點每批次共育40張以上年共育200張以上的每張獎補20元;六是蠶桑專業合作社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以上、蠶桑家庭農場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戶以上的,符合《石泉縣2017年產業脫貧引導資金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可享受其項目資金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