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丹 )2006年,她成了單身母親。2008年,生意失敗負債四萬,她跌入谷底感覺人生無望。2014年,因為要供養兩個大學生,她成了貧困戶。2017年,包聯7戶貧困戶,她實現了從貧困戶到村干部的完美轉化。她總愛說這句話,“明天,太陽還是會照常升起……”她是石泉縣中池鎮民主村婦代會主任趙仁霞。
今年50歲的趙仁霞,家住民主村一組,高中文化程度。原本的家庭在村上算是富足的,孩子乖巧懂事,夫妻感情融洽,丈夫勤勞能干,然而平靜的生活在2006年4月的一天戛然而止,丈夫突發腦溢血,留下她和孩子們撒手走了。趙仁霞雖傷心絕望,但她明白必須要堅強起來,她是孩子們唯一的依靠。種地、養蠶、幫廚、搬磚、做生意,她說,那段時間她吃遍了這世上所有的苦。
直到2008年,風雨飄搖的家庭再次受到重創,從姐姐家借來做生意的4萬元全都賠了,另外欠了1萬多的外債,對于一個單親農村家庭來說,這是無法承受的。趙仁霞覺得“天都塌了”。在最困難最絕望的時候,她口中“這一生的貴人”葉友華再次出現,把她從“谷底”拽了回來。自趙仁霞的第一任丈夫過世后,葉友華就開始默默關心著這一家孤兒寡母,他總在趙仁霞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現在,葉友華是趙仁霞孩子的繼父。
趙仁霞的孩子都十分出色,陸續考上重點大學,然而沉重的學費壓力讓這個“組合家庭”再次陷入困境。2014年貧困戶建檔立卡過程中,經過村民評議,趙仁霞一家被認定為因學致貧貧困戶。但她卻說:“村上把我定為貧困戶是想幫我們一把,我明白貧困戶不是啥光榮的帽子,我們自己肯定也要努力脫貧致富。”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趙仁霞在幫扶單位中池鎮政府和包戶干部的幫助下,為孩子們申請了助學貸款和“圓夢基金”資助,一方面擴大種養殖規模,7條豬、10張蠶、7畝玉米,另一方面重新做起了蠶繭生意,趙仁霞一年就增收了兩萬多元。
家庭狀況越來越好,孩子們逐漸畢業工作,趙仁霞自覺收入遠超貧困線。2016年9月,她向村上申請提前退出了貧困系統。趙仁霞說,她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歸功于他人和政府的傾情幫助,她定要讓這份愛心和真情循環下去。對待鄰里她也是如此做得,熱心幫助他人,免費傳授養蠶技術,主動調解矛盾糾紛,誰家有困難總會第一個想到趙仁霞。
2017年3月,民主村原婦代會主任因家庭原因辭職,正當村上愁于無人接任時,有村民主動推薦了趙仁霞。村支部在多番考察、與本人談話、上報鎮黨委批準后,任命趙仁霞為民主村婦代會主任。4月,趙仁霞一上崗便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對象數據核實清洗工作中去,積極向其他村干部請教工作方法,堅持每天到崗開展工作,關心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入戶走訪貧困戶,趙仁霞的工作能力在兩個月內突飛猛進。聯村領導中池鎮人大主席張黎明說到,趙仁霞工作能力強、踏實肯干、群眾基礎好,下一步將把她往后備村主任的方向培養。
如今,趙仁霞包聯了7戶貧困戶。趙仁霞說:“在我困難的時候,是政府、村干部的幫助讓我擺脫貧困,走出陰霾,我明白一個好的包戶干部對于貧困戶的意義有多重大。我不會說啥豪言壯語,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讓他們跟我一樣過上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