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創偉業 赤子情似海
——記“陜西省勞動模范”獲得者袁修龍
凡是再次步入雙河鎮的人,定會為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驚嘆—昔日破舊的房舍蕩然無存,拔地而起的新潮樓房櫛比鱗次,這一杰作的創造者就是旬陽縣三江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旬陽縣隆科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旬陽縣十七屆人大代表、陜西省勞動模范,雙河鎮聞名遐邇的農民企業家——袁修龍。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開始創業,曾為自己家鄉的農村建設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績,被中央電視臺一套“金土地”欄目探訪并播出。那是1995年的夏天,袁修龍投資30余萬元,用工6000多個,開挖土石8000多立方米,把家鄉的河灘地和黃土地填平削齊,修成水田19塊21畝,又建了一個庫容1300立方米的蓄水養魚塘,開出了總長860米的引水渠澆灌土地80余畝。他的做法“山坡林園化、山間梯地化、溝底水利化”,做到“水不下山、土不出溝、肥不外流”,被當年的安康地委書記譚俊琪成為“農、林、牧、漁齊頭并進,工、商、運、副全面發展的典型”。
為切實解決農民吃菜貴的問題,2010年他憑自己膽識和智慧,成立了旬陽縣隆科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個集設施蔬菜、水生蔬菜、稀有瓜果種植、園林綠化、生豬飼養和水產養殖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園就此誕生。他的舉動,為雙河鎮循環農業發展開了個好頭,2012年,合作社與成員及周邊農戶簽訂訂單200多份,訂單面積560多畝,帶動周邊農戶200多戶,常年種植四季豆、茄子、草莓、西瓜等10多品種蔬菜1200畝,從而帶動全縣蔬菜產業的發展 ,同時積極相應農超對接政策,先后于2010年至2012年總投資200萬元建設了300噸蔬菜保鮮庫。2012年11月被安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農業示范園區。2013年8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農業示范園區。
近年來,該園區按照現代農業、品牌運作、綜合效益、區域農業示范帶動的原則,遵循農業標準化、生態化、規模化發展思路,以設施蔬菜發展為主題,兼顧發展生豬規模養殖和沼氣建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生產模式,著力發展優質無公害蔬菜、野生食用菌繁殖、農產品加工生產及特色養殖,走現代循環農業發展之路。在推動基地建設基礎上,大力實施“設施蔬菜示范園、生豬養殖示范園、立體種養示范園、特色林果示范園、優質烤煙示范園”等五大園區建設,推動了雙河現代化農業朝著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邁進。目前,他的園區已完成一期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建設鍍鋅鋼管大棚268個,日光溫棚20個,立體種養水面100畝,食用菌基地大棚20個,水產種植蓮藕100畝,開挖魚塘50畝,建起了1000立方米蓄水窖,3000立方米沼氣液儲存池,年產蔬菜1.2萬噸,實現產值達3000余萬元,年純收入500萬元以上。
有人說他是個“農民企業家”,更有人說他是個“慈善家”,他誠懇的說:“那不過是我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發家不忘回報社會的一點行動罷了,雙河鎮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公益事業發展得靠大家贊助,我告訴家里人,只要哪里有公益活動,無多有少都要參加。”2010年“7.18”、“7.24”特大洪澇災害中,袁修龍個人損失達到30余萬元,但他仍舊義不容辭的拿出10000元捐助受災的困難群眾,義務調用裝載機和挖掘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幫助干群清除水毀道路的淤泥和垃圾,推動了災后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2011年,為雙河區域敬老院捐資一萬元,并按期捐贈糧、油、蔬菜等。為解決群眾出行難、坐車難的問題,就投資1000余萬元,在雙河集鎮中心建設五級汽車站,總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集售票廳、候車廳、餐廳、休息廳、農產品交易廳、汽車維護保養廳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汽車站一個,扎扎實實為當地群眾辦了一件好事。近年來,他還多次被縣政協評為“五好政協委員”,2011年被安康市評為“安康市第二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2012年5月,他還被評選為“陜西省勞動模范”。他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佩不已,他的先進事跡被中央、省、市、縣各大媒體報道宣揚,也激勵著他不斷前行。
赤誠逐漸輝煌路,奉獻社會敢為先,在困難中崛起,在拼搏中騰飛,他雖是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企業家,但他時刻不忘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服務于人民,奉獻于社會。他用他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