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彭紅梅 王莉)盛夏,小河鎮龍王灘的景致和往年差別無幾,依舊山青天藍,平靜的魚塘倒映著白墻紅瓦的民居,大棚里的葡萄、辣椒青翠欲滴,處處寧靜安詳,唯有村委會內歡聲笑語,淡淡的喜悅蕩漾在每個人臉上,會議室鮮紅的標語上赫然寫著:金田農業合作社社員分紅大會!
小河鎮龍王灘是旬陽縣農林科技局確定的第一個土地入股試點,位于該村的金田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級示范社,合作社承建的現代農業園區被新命名為市級園區,經過多年發展,蔬菜、葡萄、水產養殖、生態土雞等產業占地面積達2000畝,開設農產品連鎖超市15家,吸納社員81戶,產業輻射小河、桐木、仁河口等鎮,“主導突出、長短結合、產銷一體、多元增收”的發展格局初具雛形。
村民吳高金是合作社老社員了,家中3人在合作社種植基地長期務工, 農民變工人,月月有收入;去年合作社創新開展股份制經營,吳高金算了筆賬,果斷入股3畝土地、1萬元錢,身份又變成了股東。入股一年了,合作社也算了筆帳,決定讓利于民,按照每畝土地600元、每萬元股金1000元的標準進行分紅。6月5日,43戶股東喜領首次分紅,吳高金高興地說:“土地入股比流轉劃算,資金入股比存款劃算,就地務工比只耕種自家的土地劃算,三個人一年收入六七萬。”
貧困戶想發展產業缺資金怎么辦?合作社降低門檻,創新實行100元入社的合作模式,貧困戶不僅能享受技術服務,還能就近在合作社農產品連鎖超市銷售產品。龍王灘村村支書寧國清說:“我們這里土地流轉行情是每畝500元,有的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獲取保底分紅,有的以100元入社,貧困戶變股東、當社員,僅龍王灘村就有14戶。”
小河鎮素有旬陽北大門之稱,身處北區經濟貿易中心,吳永虎深知交通、區位優勢蘊含的巨大商機,順應需求側變化,正在加快推進寨子溝村野生獼猴桃基地建設,這次合作社又創新了反租倒包模式,即:結合生產周期及農民意愿,由合作社出資租賃、整理土地,統一提供基礎設施、種苗、技術服務及產品回收,將基地化整為零托管承包給貧困戶,雙方按協議共享收益。
談及下一步發展,合作社理事長吳永虎坦言,水產養殖、蔬菜種植、林下養雞和物流配送銷售已經逐步規范,吸納農戶入股土地21戶、53畝,資金入股22戶,近20多萬元,合作社社員達81戶,群眾偶爾稱呼他為吳老板,更多的時候代之以“合作社”,身份變了,責任更多了。按照吳永虎的設想,“土地、資金入股和反租倒包機制再完善,產業覆蓋面再擴張,讓更多貧困戶轉換身份,與合作社合作共贏,爭取在三年之內,合作社社員數達到1000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