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山村坐落在石泉縣城東南方向30公里處,全村181戶629人守著一汪清水、一道峻嶺、一片沃土卻向往山外的繁華世界,阻塞讓農民發展無望,貧困讓村民萬般無奈。面對“交通不利、基礎薄弱、資金匱乏、信息不對稱”等現實問題,村組干部一方面向外“引資金、學技術、招項目”,另一方面對內“廣走訪、勤動員、謀思路”。通過吸引能人周國芳回鄉創業,讓黃土地里長出了致富的茶葉,讓貧困村民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周國芳于2014年之前在甘肅天水等地經營礦產開發,后響應石泉縣“能人興村”戰略,引資回鄉先后在家鄉投資1000萬元,成立康泉生態有限公司,注冊“雁山茗峰”商標,開辦雁山茗峰茶廠,修建高標準茶葉加工廠房2000㎡,經營茶葉生產銷售和茶產品開發。共流轉當地農民土地500畝,新建生態茶園500畝,帶動當地農民種植茶園300畝,年生產總值達到300萬元。
回鄉辦企興產業。在探索村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青山變金山、能人變能企、農民變農主”?檔山村選擇發展“土地經濟”,在支部的關懷和引導下,能人周國芳一方面加強學習補己之短,主動向組織靠攏,積極入黨;另一方面展己之長,把資金帶回家鄉,把技術送給農民,設廠辦企回報家鄉。
合作共贏富群眾。雁山生態茶葉合作社對企構建“扶、察、管”制度,對農構建“獎、培、用”制度,先后扶持資金百余萬元新修產業道路6公里,便民橋梁3座,水利灌溉工程十余處。為做強、做大、做精村域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徹底走出過去“企富農窮、企大村小、企強民弱”的困局。
基建完善強組織。通過“場所清零”和“升級換擋”,改建黨群服務中心,新建村民文化廣場,讓黨建宣傳有地開展,文娛活動有處可去,達到“建強支部堡壘,提升基層組織,發揮黨員作用”的效果。通過道路入村連組工程、飲水人畜全覆蓋工程、便民橋梁工程,茶園管護工程等,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達到“山清水秀富群眾,基建完善強產業”的效果。
周國芳通過發揮龍頭企業主導作用,促進“支部+能人+X”村域治理模式的落實,推進村域經濟、脫貧攻堅、公益事業、基礎設施、新民風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有力推進了檔山村村域發展,為檔山村探索“支部+能人+X”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