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因執行公務發生意外失去右手臂,身體的傷殘,反而更加練就了他頑強的意志與堅毅的品格,無論是擔任派出所所長,還是被提拔為局治安大隊教導員,葉曉冰同志始終腳踏實地詮釋著“人民公安愛人民”的職業本色,在他的帶領下,總能營造一方寧安,總能贏得轄區民眾的交口稱贊。2017年初,他被委以重任,成為了駐熨斗鎮麥坪村扶貧工作隊長。面對基礎條件極為艱苦、擁有近200戶貧困家庭的“爛攤子”,葉曉冰率領縣公安局10位駐村民警,帶著真情實感做工作,設身處地為鄉親們排憂解難,真心誠意為百姓謀劃“脫貧攻略”,半年來,他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全身心地撲到脫貧攻堅一線,風里雨里,他在奔波忙碌,不分晝夜,他與村組干部在“研討”……如今,在葉曉冰隊長的帶領下,熨斗鎮麥坪村正在經歷著脫胎換骨的巨變,鄉親們不僅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念,而且,昔日在外務工的群眾們紛紛回到家鄉創業,村里“致富能人”、“種養大戶”越來越多,這個曾經飽受貧困折磨的窮山村,正在貧攻堅的道路上鏗鏘前行。
率先垂范,用行動當好“樣板”。熨斗鎮麥坪村距縣城有40余公里,山高路遠,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百姓思想傳統守舊,由于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導致生活在這里的鄉親們經濟條件十分困難。雖然百姓土地不少,但種植的農作物由于沒法運出去銷售。2017年初,經過反復“清洗”,村里仍有183家貧困戶,而領著鄉親們摘掉貧困“帽子”,是葉曉冰隊長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肩頭沉甸甸的擔子,面對組織的厚望與鄉親們的殷切期許,葉隊長深知這條路的坎坷與崎嶇,為了清除扶貧隊員們心頭的疑慮,他堅持起早貪黑做工作,從耐心細致研判每一個貧困戶致貧的“癥狀”,到有的放矢地為每一戶開出脫貧的“藥方”,從大膽創新成立多個農業合作社,到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鄉親們的“土特產”謀銷路,從主動放棄節假日等休息時間投入脫貧攻堅,到夜以繼日加班加點與村組干部一道忙碌……已經年滿55周歲的葉曉冰,用自身的示范行動,讓每一位駐村民警心服口服,從而也引領激勵著大家以滿腔熱情投入于脫貧攻堅工作當中。在葉隊長的示范下,駐村民警、城郊派出所所長周文峰,政工室民警馮興友,城關派出所副所長呂亮,刑偵大隊民警陳文獻等脫貧工作隊員們個個能吃苦、蠻給力,大家攜手同心,以“鄉親不脫貧我們不罷手”的堅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脫貧攻堅戰役當中。
思想開導,用政策鼓勵民心
現如今,政府推出很多利好政策,尤其是圍繞脫貧的好政策更是多,如何引導百姓用足用好政策,葉曉冰堅持常態化的思想熏陶,今年以來,他先后10多次將村民們組織起來,逐條逐項向群眾講解國家的各項利好政策。在此基礎上,他還根據不同貧困戶的家庭現狀,有針對性地“推送”相關的好政策。貧困戶梅少聰具有種植烤煙的特長,但由于自家土地較少,且勞動力有限,在葉隊長千方百計的協調努力下,梅少聰今年種植了50多畝烤煙,不僅成為了“脫貧示范戶”,同時,也讓村里10多位勞動力有“家門口”找到了“零活”。當下,在熨斗鎮麥坪村,規模黃花菜基地、辣椒基地、洋芋產業集群等,既寄托著貧困鄉親們奔向致富的新希望,同時,也凝聚著葉曉冰大量的心血與汗水。“雖然我們每一天辛苦忙碌,但看著鄉親們臉上綻放出來的幸福笑容,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葉曉冰總是這樣寬慰自己。
用心服務,用真情贏得信賴。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社會,我永遠都忘不了葉爸爸對我們一家人的關照……”2017年5月份,熨斗鎮中學14歲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作文中這樣寫到。這位小姑娘的母親叫梅少莉。梅少莉這些年經歷了太多生活的變故,家中老人病逝、丈夫意外去世等種種,讓她不得不成為扎實的“女漢子”,將兩位孩子拉扯大送進學校實在不易。今年初,正在上高中的大女兒不忍心讓母親一個人承受家里重擔,想要輟學務工,得知這一情況下,葉曉冰自掏腰包開始資助這個貧困家庭,鼓勵梅少莉的兩位女兒好好讀書。不僅如此,葉隊長還積極撮合,為梅少莉介紹了一位能吃苦、為人踏實的伴侶,如今,這個貧困家庭逐漸重煥生機。多年從事公安基層工作的葉曉冰,知道如何與老百姓打交道,他經常來到貧困戶家中,了解大家在脫貧道路上遇到的困難,面對群眾的問題,從不推諉,總是設身處地為百姓排憂解難,這種真情幫扶的精神與作風,既讓鄉親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員干部的真情愛民,也讓大家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能人帶頭,用典型帶動致富
“找致富能人學經驗、為創業大戶去務工”,如今,在麥坪村漸已成為一種常態。“養羊大戶”梅可樹,過去可算是村里貧困戶中的貧困戶,多年的貧困也讓他喪失了發展致富的信心,即便自己心中有創業念頭,但也因沒有資金而退縮。“葉隊長是個大好人,可給咱幫了大忙了……”如今,已喂養50多條羊的梅可樹,每每說起葉曉冰,心頭甭提有多感激。葉曉冰不僅按照政策讓梅可樹享受了5萬元的扶貧創業貸款,而且,一次次促膝交流,讓梅可樹堅定了發展信心,F在,在梅可樹的院壩前,他自主開發了一個小魚塘,喂養了上百只魚苗,購買了30多根木耳耳菌棒,當下的梅可樹,早已不是往日的消極懶散、日子過一天算一天的窘樣,而是一門心思想著如何能夠多掙錢,怎樣把日子過得更好。而在麥坪村,像梅可樹這樣“一反常態”的百姓絕非少數,村里的致富能人、創業示范戶等越來越多,而且,這些“先行者”正在麥坪村引發一場轟轟烈烈的“蝶變效應”,鄉親們都在謀劃著盡早摘掉貧困“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