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卓)盛夏六月,秦嶺腹地寧陜青山疊翠,山林葳蕤。
6月14日,細雨紛紛,氣清微涼,云霧繚繞,汽車沿著有著“山路十八彎”之稱的平河梁蜿蜒而行,一個半小時的山路,汽車停在了青山綠水環抱的月河梁山腳下,我們見到了三秦都市報的駐寧陜縣城關鎮月河村記者白玗瓏。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追趕超越目標,營造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的良好氛圍,省委宣傳部開展“雙百三同”蹲點調研采訪活動,省級新聞單位一百多名編輯記者深入全省一百個貧困村,開展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蹲點調研采訪活動,白玗瓏就被派到了城關鎮月河村,駐村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采訪活動。
第一次見到白玗瓏,一個眉清目秀的90后小伙,爸媽開著車把他送到村上安頓好生活后才離開,本想著這個來自西安的城里小伙來到條件艱苦的農村會有各種不適應,當記者6月14日再次見到小白時,所有的疑慮都打消了。
“一個月的駐村有啥感受”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這么久,一個月的駐村時間改變了我對農村的看法,我走訪了十幾戶貧困戶,看他們的生產生活,和他們一起勞動,感受到當地群眾淳樸的民風,是我人生中很寶貴的一次經歷”。
“你對所駐村產業發展有啥建議”
“月河村主要產業以中蜂養殖和藥材種植為主,但都是小打小鬧,產量小,達不到規模,很難走產業化的路子,只有樹立抱團發展的理念,將短期產業與長期產業相結合,找到產業發展的鏈條才是出路”,提及村上的發展,話不多的小白打開了話匣子。記者和小白簡單的寒暄后,來到了小白在月河村的家,一張舊床,單薄的被褥,還有一臺用來寫稿的電腦,就是小白全部的家當。
和第一次見到小白相比,這次的他皮膚明顯曬黑了好多,話比以前多了些許,一開口說的話題都和月河村有關,無論是村上的產業發展,還是哪家貧困戶家里的情況,小白都是一清二楚,提及這個“城里娃”,村上的干部有話說。
“從小白來的那天,我們想著這個城里娃可能吃不了農村生活的苦,沒想到他一呆就是一個月,就連端午節他也是一個人在村上過的”,月河村村主任王永斌說。
“小白話不多,白天跟著我走村入戶,特別是在貧困戶家里,他跑前跑后,問東問西,關心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給他們鼓勁加油,增添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城里娃能做到這一點真不容易”,月河村支書程朝對小白贊不絕口。
當得知小白駐村時間到了要離開時,村民高玉奎的妻子鄒國琴炒了幾個家常菜,硬是要給小白送行,“小白要走了,我要炒幾個菜把他招呼一下,他能跟群眾打成一片,入鄉隨俗不容易”,鄒國琴有些不舍的對記者說。
在為期一個月的調研采訪中,面對較為艱苦的生活環境,白玗瓏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白天走村入戶忙采訪,晚上伏案寫稿到深夜,他采寫的《老胡的致富路》、《養蜂人程章定的致富經》、《楊停學脫貧記》等稿件,展現了村民勤勞肯干靠雙手脫貧致富的精神,給村中所有貧困戶樹立了榜樣!“第一書記”興產業找銷路助村民脫貧致富》、《村民不脫貧幫扶不脫鉤》等稿件,反映了在月河村脫貧攻堅工作中,駐村工作隊與駐村干部為村民辦實事,幫助村民脫貧,并在脫貧后不脫鉤,保證村民不返貧的扎實作風。
“雖然馬上就要離開月河村了,但是以后村上有啥需要我幫忙的,我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小白如此說。小白用一個月的時間和村里的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踏實肯干,能吃苦的工作勁頭給當地干部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