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種了2畝油菜,通過扶貧干部的聯(lián)系,打算再栽5畝辣子、2畝花生,只要收成好,算下來,今年就能增加一萬多塊錢的收入,距離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也就不遠了。”
“家里缺勞力,我又得了慢性病,不能干重體力活,聽扶貧干部講,貧困戶住院看病合療報銷比例高,過幾天我就去縣醫(yī)院看病,把病看好了,再出門打工掙錢。”
……
這是近日石泉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脫貧攻堅調研組在石泉縣兩河鎮(zhèn)簡場村貧困戶家中開展調研工作時,貧困戶與調研組談話時的情景再現(xiàn)。
一直以來,石泉縣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縣委以及省、市人大常委會脫貧攻堅會議決策精神,主動履行人大監(jiān)督職權,將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的監(jiān)督重點,通過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大規(guī)模調研,為脫貧攻堅找癥結,解難題。在調研過程中,調研組更加注重與各級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蹲下身子與群眾面對面,心連心交流,深入了解群眾的疾苦,感知百姓冷暖,把工作實實在在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我在集鎮(zhèn)訂了安置房,只有75平米,對于農村家庭來說,我覺得房子還是太小了,洋芋、包谷、農具那些東西都沒地方堆啊,我想把房子退了,自己以后重新修。”兩河鎮(zhèn)簡場村貧困戶梁遠榮向調研組反映自己對安置房面積的不滿。
“老梁,你家三口人,按照移民搬遷安置政策每人25平米算,安置房面積是75平米,你現(xiàn)在花不到一萬塊錢就能入住,這是國家政策要求,不是你一家這樣,你要理解啊,同時你要算一下你修房子的賬,比一比,看哪個劃算?”調研組成員耐心的給梁遠榮講著扶貧政策。
我現(xiàn)在只有三萬多塊錢的存款,如果自己在原來的屋場上修房子,最少得花8萬多塊錢,還得到信用社貸款,還賬又要五、六年,這么一說還是住安置房省錢,而且不用拉賬,但是房子真的太小了。”梁遠榮說起修房子的事情就皺起了眉頭。
“你兒子長期在外頭打工,有幾個時候回來和你們一起住啊,以后還不是只有你們老兩口子住那個房子,完全夠了嘛,你要把握住政策機會。”和調研組同行的鎮(zhèn)人大代表 說道。
“你們說的都對,這的確是國家政策好,給我們解決了房子的大問題,要不然讓我自己修房子,不知道要等到啥時候嘞!”聽了調研組的話,梁遠榮笑呵呵的說。
調研組每到一戶,都與群眾拉家常、問冷暖,與群眾拉近距離,用真心和真情換取群眾的信任,耐心了解貧困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幫他們算成本賬、收入賬,宣講扶貧政策,收集第一手真實的材料。
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是什么?扶貧政策是否知曉?脫貧攻堅工作實施以后家庭條件是否改善?包聯(lián)干部做了哪些工作?…… 帶著這些問題調研組均一一向貧困戶進行了細致了解。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次脫貧攻堅工作調研,我們用更多的精力走進群眾,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廣泛了解人民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普遍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把政策向人民群眾宣傳到位,充分發(fā)揮人大作用,助力脫貧攻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升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