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熊榮軍)長安鎮高峰村二組村民甘啟志,幾年前為吃喝而發愁,自從將1.7畝水田和2.5畝山地流轉給女媧銀峰茶業有限公司,成為公司員工后月薪2400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因產業而脫貧,因產業而致富,在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絞膠股藍第一縣平利已成新常態。平利縣夯實關鍵,明確產業扶貧明路徑,緊扣產業“5個10萬”目標(10萬畝有機茶、10萬畝絞股藍、10萬畝富硒糧油、10萬畝中藥材、10萬頭生態豬),推行“一村一業一企一園一社”的路子,對接全縣137個村特別是79個貧困村和所有貧困戶,呈現出“村村有產業、戶戶有主業、人人能增收”的喜人局面。據統計,平利先后流轉土地13.8萬畝,投入金融扶貧資金6億多元,發展龍頭企業和合作社150家,帶動貧困戶5020戶15000余人。
鄉貨牽手“淘寶”,讓平利絞股藍、女媧茶、臘肉干這些鄉土之“寶”成為平利脫貧致富之“寶”。平利新強富硒茶業公司不僅擁有10家淘寶店,還在浙江、廣東、安徽、湖北、四川、山西發展了32家代理網店。公司以“電商+專業合作社+絞股藍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4鎮9村貧困戶發展絞股藍基地2281畝。據悉,平利縣依托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培育42家電商企業,發展355家網店,通過訂單生產、種養回購等方式,帶動940戶搬遷群眾在電商產業鏈中增收。
平利社區“小工廠”助推“大脫貧”,更是了不得,名揚全國。被人社部認定為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藥婦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安置搬遷戶550戶1724人,其中安置易地扶貧搬遷203戶396人,先后引進嘉鴻手套廠等4家企業入駐,解決搬遷群眾就業250人。平利興辦社區工廠41家,總部建在園區、車間辦在社區,吸納3000余人, 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平利探索的“社區+工廠”、“支部+社區工廠+貧困戶”發展機制,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深度報道,被國家發改委作為典型經驗在《“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政策指引》中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