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紫陽是典型的秦巴山區貧困縣,人口35萬,有貧困人口8.02萬人,每年8萬多外出務工人員,大多從事礦工、建筑工,就業不穩定、安全事故多。為了扭轉農村勞動力技能缺失,就業門路不寬這一局面。從2014年開始,按照“村村有致富產業、家家有致富門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精準脫貧要求,以政企合作為基礎,以定向就業為保障,以部門聯動為支撐,探索出了一條“龍頭企業+免費培訓+定向輸出+就業安置”的技能脫貧“紫陽模式”,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了動力。
該縣瞄準貧困群眾技能脫貧突破口,聯合遠元專業修腳集團,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健康養生為重點,開展修腳足療技能培訓,著力打造“紫陽修腳師”國內技能知名品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讓貧困群眾在發展三產服務業中脫貧增收。三年來累計免費培訓1.3萬人次,帶動2200戶9600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戶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帶動了產業發展,實現了貧困戶脫貧致富。
堅持市場導向,實現定向就業
圍繞市場需求,突出穩定就業,采取“龍頭企業+免費培訓+定向輸出+就業安置”訂單定向培訓模式,政企合作組織實施技能培訓,規范用工協議,確保定向就業。該縣先后與遠元集團合作開展修腳師培訓,與安康康嫂家政服務公司合作開展家政月嫂培訓,聯合縣烹飪協會舉辦特色烹飪培訓,聯合縣茶業協會開展茶技茶藝培訓。以龍頭企業搭建就業平臺,為貧困群眾開辟出一條改變命運、奔向幸福的致富路。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開展修腳師培訓133期、培訓合格技師10915人,就業率保持在70%以上;舉辦特色烹飪、電商培訓、茶藝師、家政月嫂等其他職業技能培訓41期2273人,均實現了良好就業。
堅持項目捆綁,整合培訓資源
該縣每年將技能脫貧納入全縣20項重點工作和城鄉20件實事,年初下達培訓任務到鎮到村到駐村工作隊,實行季度通報、半年督查、年終考核。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和縣人社局聯合下發《紫陽縣技能脫貧工作實施辦法》,建立在冊貧困勞動力參訓臺賬,實行培訓一人、就業一人、銷號一人、脫貧一戶,確保貧困群眾精準培訓、穩定就業。縣財政每年安排300萬技能培訓專項經費,捆綁“雨露工程”“陽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項目資金,由縣人社部門牽頭抓總,縣文廣局、婦聯、電商辦、茶業局各司其職,財政部門負責資金整合,教育部門負責提供培訓場地,考評部門負責督查考核,龍頭企業(協會)負責培訓師資力量,形成了上下齊力、部門聯動的協同推進格局。
實行費用全免,提升勞務保障
立足貧困家庭實際,實行“三包兩免一補”全免費技能培訓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就業,免學費及教材用品費,免費配備生活必需品,補助往返交通費。對培訓合格的再由合作企業解決入職路費,減輕參訓人員負擔。對參訓學員實行住校封閉式管理,全天候授課,緊貼就業崗位需要設置教程,安排到專門基地見習。縣就業培訓中心、勞動監察部門主動做好就業監測和勞動保障維權,監督用工企業及時與就業學員簽訂勞動合同并向縣勞動就業中心備案,每月定期向縣就業培訓中心報送學員就業報表。
縣就業培訓中心每季度采取電話、短信、微信、QQ等方式對就業學員進行回訪,每半年組織工作組實地到店檢查一次,形成“培訓+輸出+就業+維權”的全程服務保障機制,切實保障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通過實踐探索,“龍頭企業+免費培訓+定向輸出+就業安置”的訂單定向技能脫貧模式,緊貼市場、企業和群眾需求,在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勞動力穩定就業,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支柱產業發展上成效明顯。
助推企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通過政企合作、訂單定向免費技能培訓,既滿足了群眾脫貧就業多樣化的需求,又有效解決了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用工需求,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2014年以來,為遠元集團定向輸送的學員已幫其開辦直營店300余家,成為其加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參加特色烹飪培訓的學員自主開辦餐飲店、農家樂,參加電子商務培訓的學員辦公司、開網店,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實體。通過產業驅動、品牌引領和精準培訓,農村貧困勞動力學會一技之長,融入產業發展,實現了穩定脫貧增收。
拓寬就業門路促進群眾增收。參加修腳師培訓的學員已有4891人進入修腳行業,帶動全縣超過1萬人進入修腳行業實現穩定就業。據統計,在遠元集團工作的學員,每月食宿外保底工資3000元,月工資4000元以上的達到60%以上,已有23人擔任片區經理,年薪最低12萬元,最高達到50萬元,489人擔任店長、副店長,月工資最低5200元,最高的達到61393元,1120人擔任修腳技師,月平均工資食宿除外拿到3700元,最高的拿到9800元。預計未來五年全縣修腳行業就業人員將超過3萬人,占全縣總勞力的25%以上,將成為群眾就業的主渠道。
該縣在外務工從事修腳行業的人數超過1.5萬人,貧困群眾不僅擺脫了貧困,還走上了致富路。我縣高橋鎮鐵佛村原本是一個貧困村,全村928戶村民,常年在外從事修腳行業達1300人,2016年全村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25000元,累計在當地信用社存款超過2億元,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加快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技能脫貧已成為幫助勞動力增強發展能力、推動脫貧致富的法寶。
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經過持續免費培訓,該縣的修腳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紫陽修腳已成為國內修腳行業的領軍品牌,縣內也涌現出如高橋鎮鐵佛村、遠元社區等一批修腳產業專業村、專業社區。2015年全縣修腳行業經營收入為12億元,未來五年可增長到40億元,將推動GNP總量持續增加,并將逐步形成山上種藥、山下建廠、山外開店的綜合開發格局,全面驅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以修腳業為主的新興服務業已經成為解決城鄉勞動就業、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支柱產業,年創造勞務收入超6億元。未來五年,全縣將引領3萬貧困群眾從事修腳產業,開辦修腳店5000家,實現年產值40億元,帶動6萬群眾脫貧致富。“紫陽修腳”將提升為全國標志性勞務品牌,成為全國首個靠技師培訓、開店加盟、產品配套“修腳養生專業縣”。
脫貧是歷史使命,就業是最大民生。該縣將大力實施技能脫貧工程,強化政企合作,注重市場對接,在培訓規模、培訓質量、培訓內容上精準施策,綜合采取技能培訓、用工對接、產業促進、創業帶動、政策扶持、就業服務等精準手段,激勵引導貧困勞動力學技術、靠手藝、憑技能實現穩定脫貧,真正實現“培訓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幫助更多貧困群眾走上技能脫貧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