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沈沙沙)“去年4畝的稻田收了3090斤谷子,每斤谷子能賣到2元呢!三千多斤有機稻谷我賣了6千多。今年我再接再厲種7畝,稻田里的泥鰍也還沒捉,犁地的時候看見泥鰍都筷子長了,留在田里肥田!”新莊村二組的劉友兵一邊比劃著泥鰍的長度,一邊高興的說道。
望著眼前秧田育出的嫩綠秧苗,有機稻種植農戶們臉上洋溢出喜滋滋的神情。迎豐鎮新莊村稻鰍養殖模式的有機稻米已經初有成效,去年合作社收購價1.6元每斤,銷售后每斤再補助0.4元,農戶的稻谷平均以2元每斤的價格出售,這讓種植戶嘗到了甜頭。今年合作社繼續推廣種植有機稻,群眾紛紛響應,僅新莊村就種植了160畝,發放有機稻種320余斤。
“無添加,原生態,用過去的老方法種出的谷子才能賣出好價錢”成了貧困戶都知道的“致富經”。迎豐鎮新莊村五兩溝有機水稻種植示范基地去年試種植采用稻鰍共養模式發展有機水稻,并成立了有機水稻合作社,34戶農戶積極入社。今年,新莊村黨支部結合能人興村戰略,將有機水稻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來抓,村上種植大戶分別帶領貧困戶共同發展,采用土法種植,播撒有機肥料。合作社聯系縣農林科技局為種植戶們組織有機水稻種植培訓,為發展帶動這項綠色增收產業,縣農林科技局免費提供谷種300余斤,并標配要求一畝地2袋谷種,還為種植戶提供有機肥12噸。
眼下,田里的水稻育苗大棚已經解開,秧苗沿著育苗地塊整整齊齊的排序著,一排排綠茸茸的顏色著實讓人歡喜。田間地頭,農戶挽起褲腳,牽著耕牛犁田,為接下來的插秧做準備。而這些有機秧苗從育苗時就采取土法種植,覆土均勻,潑灑青肥,培育出的秧苗壯實,抗逆性強。下秧時節一到,各家各戶就要將這些秧苗分株栽進稻田里。“這種土法種出的有機米就是比普通米煮出來的米飯香。”這是大家對有機大米最直白的贊揚。
在迎豐鎮,有機水稻不再是新莊村獨有,這條產業新路徑已經復制到其他各村。“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為種植戶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幫扶,產前免費提供谷種、產中進行技術指導、產后合作社收購。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為脫貧增收承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