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和品牌建設,創造一批占據制高點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培養一批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爭創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市政協委員胡榜文說,“這給我們農業人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
胡榜文是鎮坪縣農科所副所長,一直從事脫毒馬鈴薯的良種繁育和中藥材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也見證了鎮坪黃連、鎮坪洋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的全過程。在他看來,地理標志拿回來,就是建立了一個標準體系,要如何按照這個標準生產產品,打造品牌,才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往大了說,打造品牌也是安康發展生態農業的必經之路。“安康具備發展生態農業的條件,我們在保住青山綠水和藍天白云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發展精品現代農業,安康需要打造一個公共地域品牌,融入安康的人文、地理因素,然后抱團出去參與市場競爭,我們的茶葉和魔芋就很有希望形成一個大的地域品牌。”
胡榜文在外出學習和交流中看到了品牌的重要性。2016年11月,他參加了在云南昆明舉辦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看到南方一些省市的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做得非常完備,他深有感觸:“我們自己的農產品可追溯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農業人要努力建立行業標準,農檢、農技推廣中心、科研單位也應該加強聯合,做好市場準入,按照質量體系引導農戶,生產出真正合乎標準的農產品。”
作為一個在基層工作多年的農業技術人員,胡榜文還面臨著更為現實的難題,那就是縣級農業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面臨著重重困難。在縣級農業系統中,副高級職稱名額太少,很多滿足條件的老職工遲遲無法晉職稱,十分影響大家的工作積極性;而由于準入門檻高,年輕人又大多不愿意到基層工作,人才梯隊的問題也迫在眉睫。胡榜文十分擔心,自己退休后,這個全省唯一的縣級農科所出現人才斷層,這一次,他也將這個問題以提案的方式帶到了政協會議,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