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對《政府工作報告》也談不出什么高深的看法,也不能從統計表報、匯報材料上體會到這些數字和成績代表的意義和價值。但從生活細節上,卻能看到了這6年來安康發生的巨大變化。”
面對記者的提問,賴真彩很真誠。她說拿我所居住的池河鎮來說,5年前還有很多羊腸小道,但現在很多小路都消失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通過陜南移民搬遷和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實,很多原來居住在山里的農民從大山深處搬到了集鎮、縣城。村民們也通過發展產桑產業、外出務工、畜牧養殖等方式,都走上了致富之路,過上了好日子。
作為蠶農,賴真彩最熟悉、最關心的也是政府對發展蠶桑產業的政策。她告訴記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雖然對蠶桑產業發展提的較少,但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曾多次提到蠶桑產業,并要求將蠶桑產業與健康養老、生態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蠶桑產業的升級版。這一發展思路,無疑是將蠶桑產業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不僅可以解決蠶桑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蠶桑產業“后繼無人”的問題。作為當地的養蠶能手,賴真彩認為,自己雖然在飼養張數、桑園規模和小蠶共育技術等方面領先于村民,但在蠶桑產業的后續開發上還做得不夠。現在村上一些有眼光的人已經在做蠶桑產業深加工,作為市、縣兩級人大代表,她將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和其他村民一道在桑葉茶、桑葉粉等食品制作、使用上下功夫,力爭進行大規模生產并投入市場,讓蠶桑產業升級增效,并力爭把當地的青壯年勞動力吸附在本地上,使之轉變為產業工人,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