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田丕)文化事業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一名參加市第四次黨代會的代表,市文化文物廣電局局長楊海波認為,這五年來,實現了安康文化蓬勃發展、全市文化民生有效改善的良好局面。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市文化建設總投資達12億元。
楊海波說,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市實施了“兩館一院一站一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工程”等項目,覆蓋城鄉的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成;實施了安康中心城市“文化大本營”工程,建設并開通了全省首個公共文化服務新媒體信息平臺——“文化安康”;持續開展政府文藝精品獎評獎,近年獲全國和省級獎項百余項;新增文物“國保”2處、“省保”3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個、國家級傳統村落6個、省級文化旅游名鎮(名街)4個、省級傳統村落40個;201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2.16億, 2015年突破20億元大關,增速居全省第二,占比達2%。
面對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我市如何在鞏固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文化工作,楊海波說,對安康文化進行課題研究,深入挖掘安康地域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突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一重點,加快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市、縣(區)、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創作一批弘揚地方文化、反映時代特色、藝術水平較高的文藝精品;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與利用,加快推進漢水人文生態博物館群建設;全力推進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圍繞特色文化和生態旅游資源,加快發展“文化+”新業態,推動文化與旅游、體育、信息、休閑、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依托特色文化資源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發揮文化對全市產業結構的改造和提升作用;著力突破文化人才機制體制障礙,全面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