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兵
“鄉鎮現在正處于人才饑渴的狀態。”12月20日上午,在市四次黨代會第十代表團的討論會現場,代表李錦旻開門見山地擺出了問題。前后兩次討論中,除了市委工作報告引發熱議和好評外,人才緊缺、選人用人難、優秀人才留住難等問題也是不少代表關注的共性話題。
當了10多年的黨委書記,李錦旻對此感受尤為深刻。“鄉鎮最大的問題是留不住人才,這幾年鄉鎮工作壓力大、待遇低、條件差,雖然有鄉鎮津貼和車補,但是能留下來的都是本來家就在基層或者年紀偏大的人,外地的年輕人最多三五年就走了。”李錦旻說她到白河縣倉上鎮工作5年多,已前后有60多人被調走或考走,這已經超過了全鎮政府的領導干部人員總數。
人才流動大是困難之一,人才緊缺也困擾鄉鎮發展。“我們現在有67個編制,所有領導干部加起來才50多人。省市統招的很多來自其他縣區,都想往家鄉調。另外,這部分人很多和實際用人需求不相符,其實鄉鎮工作并不缺高精尖人才,要的是能和群眾打成一片、會搞農業生產、能做農村工作的人。”李錦旻說。
雖然近幾年教育資源整合對緩解上學難起到一定作用,但代表牛玉斌還是感覺到師資緊缺。“城區有很多80、90人的班,這些年教師編制只減不增,我們學校今年有4000多名學生,只有300名教師,教師工作量非常大。”身為白河縣高級中學校長,牛玉斌在會上說:“我們現在最缺的是專科教師,物理和數學教師幾年都招不夠。市上統招的特崗教師,很多是拿到教師資格證的其他專業人才,分到學校后工作上手慢。”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代表陳瑩,身為白河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她發現基層醫院最大的問題就是留不住人才。“醫護人員的培養成本大、培育周期長,一旦離開對科室影響很大。”陳瑩說。
在五年一次的黨代會上,代表們都積極履職盡責,不回避矛盾和問題,同時也積極尋找對策。
“省市層面能否給予基層鄉鎮一定比率的選人自主權,通過自主招聘一些能處理農村棘手問題的能人志士,讓他們享受養老保險等福利,更好地服務基層。”代表李錦旻建議道。
代表王倫英建議省市招考應該多征求用人單位的意見,結合基層實際,需要哪些專業、哪些人才,就按需求設置相應崗位。同時嚴格戶籍限制,嚴格執行基層新招人員5年的服務年限,有效緩解人才流動大的問題。
結合市委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落實省委“三項機制”等要求,身為白河縣委副書記、縣長的李全成代表認為,對于基層干部,特別要落實好鼓勵激勵機制,省市應該從頂層設計上給出一些寬松政策,在物質和精神上適當給出獎勵,提振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同時,可以增加基層干部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走出安康、甚至走出全省進修學習,增添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將服務基層的理想和信念厚植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