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回眸看巨變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預計2016年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達到860億元、890億元,是2011年的2.1倍、2.9倍。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3%和16.5%。
產業結構深刻變化。生態友好型產業占GDP比重達到65%,連年以30%超高速增長的富硒產業成為首位產業,建成全國唯一的富硒食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和國家級富硒產品科技創新孵化器。非公有制經濟占GDP比重55.5%,位居全省第一。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堅持走安康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李克強總理盛贊安康是秦巴山區腹地的一顆明珠。城鎮化率由36.31%提高到45.5%。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7.5平方公里,9個縣城、12個副中心鎮、1個省級重點示范鎮和3個省級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各具特色。
城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十天、安平高速和西康鐵路復線建成通車,陽安鐵路復線、安康富強機場、平鎮高速、安嵐高速、國道316安康至白河二級公路、國道541石紫嵐公路、漢江高等級航道等加快建設。建成高速公路577公里、新建和改建縣鄉村公路9795公里,建設跨漢江大橋5座,公路總里程達到2.3萬公里,居全省第二。中心城市東壩防洪工程、城東漢江大橋、金州路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投用,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全覆蓋。
人居環境全面改善。森林覆蓋率達65%,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漢江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建成國家衛生縣城5個、國家園林縣城3個、國家級生態示范縣2個、全國綠化模范縣2個,白河榮獲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縣稱號,漢陰、白河榮獲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稱號,瀛湖被列入國家15個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湖泊之一。
重點改革蹄疾步穩。全面推進9大類270余項改革任務落地生根。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建設、商事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財政金融改革、政府機構改革及鎮村綜合改革順利實施。我市先后被國家發改委等國家部門確定為全國經濟運行聯系點、政策性金融扶貧實驗示范區、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市、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國家低碳試點城市通過評審。
對外開放空間拓展。實施開放發展“十大行動”,成功舉辦首屆國際魔芋貿洽會、富硒茶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駐華使節安康行、中日地方交流促進研討會、漢江流域城市政協聯系協作會和龍舟節、硒博會等系列活動,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41.73億元,30余戶中國500強企業落戶安康。
精準扶貧成效明顯。五年減少貧困人口42.33萬人,完成移民(扶貧)搬遷50.1萬人,“支部+X+貧困戶”模式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重要批示。
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1%和12.5%。城鎮累計新增就業9.2萬人,平利成為全國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4.3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7.9萬戶,人防事業穩步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標準不斷提高。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十三年免費教育實現全覆蓋,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7個、省級“雙高雙普”縣8個、教育強縣4個,高考文理科一本、二本上線率穩居全省第二。創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縣2個、科普示范縣(區)3個,科技貢獻率達48%。新農合參合率99.1%,157個醫療機構加入醫療聯合體, 8個縣創建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等。
民主政治不斷強化。推動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監督“一府兩院”及重大事項決策等職能進一步加強。支持政協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進一步增強。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穩步推進司法改革等。
社會大局安定有序。構建法治安康推進體系,“六五”普法圓滿完成。全國綜治優秀市創建扎實推進,平安安康建設持續深化,“破小案暖民心”工作機制得到公安部肯定,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穩居全省前列。依法雙向規范信訪秩序,赴省進京非訪全面下降。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黨建工作開創新局面。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各級黨組織建設全面提升、全面過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開展“五倡五戒”,狠剎“五股歪風”,大力整治“為政不為”,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典型問題540件,黨政紀處分5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