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董良軍)近年來,我市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廣大干群把責任、擔當和落實作為堅持如一的根本,通過創新攻堅克難、轉型升級,干字當頭、奮勇爭先,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前列,為加快追趕超越注入不竭動力。
“雙創”平臺的加快建設有效承載創新驅動發展。我市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以及企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眾創空間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推行“一窗受理、受辦分離、分類審批、一窗發證、限時辦結”模式,全面落實中省減稅降費各項規定,為創新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和便利服務。成立了安康“創客學院”,開展了“市長·創客手拉手”、“媒體·創客手拉手”等系列活動。截至目前,今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萬戶。安康高新區創建為秦巴山區首個國家高新區,旬陽工業園區升級為省級高新區,紫陽、漢陰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試點縣全面開展。同時,加快構建創新創業體系,先后建成科技創業孵化中心、秦巴眾創空間等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組建了中國安康富硒產業研究院等6個產業研究機構、9個市級眾創空間和“安康農科星創天地”。目前全市17個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817家,直接帶動就業1.12萬人。
隨著制造業的攻堅克難、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的核心競爭力日益增強。我市以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契機,發揮優勢和潛力,落實政策和措施,以奧邦鍛造、南水汽配、旬陽寶通、平利電機、白河俊達和神達等企業為主體,著力推進核心基礎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基礎技術創新發展,推動裝備制造業向柔性、智能、精細、綠色轉變。旬陽煙廠技改、瀘康酒業技改和廣譽遠醫藥物流園三個技改項目已納入陜西省2016年“千億百項”技術改造項目庫。
從科技創新引導基金方面予以扶持,市財政每年安排2500萬元專項基金,支持中小企業建設研發平臺、攻關關鍵技術、開發新產品。通過大力實施“百名碩博進安康、千名大學生創業、培育萬名能工巧匠”工程,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選聘30名科技專家為我市首批創新創業導師,在項目咨詢、創新創業培訓、創業策劃、創投對接等方面為創客提供指導和服務。同時促使產學研和院地深度合作,與中國農科院共建的“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投入運營,先后與2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中國安康富硒產品研究院已制定富硒產品標準22項,申報農業部行業標準5類38項;北大安康藥物研究院取得專利技術19項,藥品批號180個,原料藥提取產能西北第一。圍繞富硒資源、新型材料、水產養殖、生物醫藥等領域,搭建平臺,推動眾包,挖掘“民間高手”創新潛能,支持務工能人返鄉創業,進而使創新創業活力極大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