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魏濤)“今年一至三季度,我市生產總值、非公經濟、工業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新增市場主體16809戶,同比增長47.51%,增速全省第二。這與權責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的建立和政府職能轉變是分不開的。”在11月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俊民對厘清“權責清單”,釋放的改革“紅利”充分肯定。
去年5月,安康率先在全省啟動權責清單編制工作, 12月底市政府公布了市級部門權責清單試行版。今年按照全省統一標準和要求,權責清單工作由市編委辦牽頭,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務服務中心等部門配合,對原有權責清單進行了再深化、再提升、再鞏固,同步啟動了市、縣、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的編制工作。
經過近4個多月扎實工作,目前市級部門權責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已審核編制完成,按照分級負責的要求,縣區、鎮辦的清單編制審核工作也同步完成,形成了“三單兩圖”,即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權力運行流程圖”和“公共服務事項辦事指南”。
“三單兩圖”的實施范圍,在橫向上實現了政府工作部門、派出機構、依法承擔行政權力的黨委部門和事業單位的全覆蓋,縱向上實現了10個縣區、140個鎮辦的全覆蓋。經審核確認,市級38個部門權力事項共計4138項;公共服務事項145項。建立事中事后監管機制143個;職責邊界123項;屬地管理事項212項。
趙俊民指出,市委、市政府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其出發點,是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與社會活力的“加法”,使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的作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廉潔政府,為實現“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戰略目標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過去群眾找政府辦事,程序復雜、環節過多,現在只需通過互聯網查詢就能知道需要找什么部門、準備什么材料、多長時間辦結,極大的提高了政府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服務效率。”
“簡化優化辦事流程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問題,為群眾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權責清單編制中還將每項行政權力所對應的責任細化到條、落實到款,厘清了權力與責任的關系,確保了權責對應,權責一致。”
厘清權責清單,效果立竿見影。截止目前,我市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71項、下放75項,轉為日常辦理業務25項,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77項,保留市級部門行政審批事項298項,精簡比例達42%。政府的自身革命為市場松了綁,為企業添了力,社會投資和創業熱情迸發,為全市經濟穩中有進提供了強力支撐。
然而,權責清單制度建設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實現“有權必有責”、“權責相一致”、“權責受監督”的政府治理“新常態”才是最終目標。站在“十三五”的歷史新起點,安康在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如何提檔升級,持續釋放市場活力?
為了推進清單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方便群眾查詢和監督,持續深化改革,日前,我市的市縣鎮三級政府權責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與陜西省權責清單統一發布平臺鏈接,正式上線公布。
省、市、縣、鎮四級聯動,可以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立、改、廢、釋”以及中、省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情況,同步調整權責清單。按照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的原則,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削減一批審批事項,通過實施精準協同放權,動態調整權責清單,不斷提高權責清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同時,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對照權責清單,加強對各部門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的監督,防止權力行使中的越位、缺位、錯位行為,推動政府更好依法規范履職,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進一步擴大清單制定范圍和公開進度,陸續將與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職業資格清單》、《中介服務收費清單》、《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等清單向社會公布,讓公開成為常態,不公開成為例外。
而在“網上曬權”的基礎上,重點圍繞“網上行權”深入開展工作,全面推進權責清單事項流程再造,將為“全面推行網上辦事”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積極推廣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通過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和提高審批效率,約束行政權力,防止尋租行為,規范自由裁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