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我市在全省縣域經濟監測考評中,寧陜、嵐皋、旬陽和鎮坪4個縣榮獲“爭先進位”獎,這是我市自陜西省開展縣域監測考評以來取得的最好佳績。
據2015年安康縣域經濟發展監測報告發布稱:2015年,安康縣域經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著重在園區承載、擴大投資、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等方面精準發力,各級干部群眾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奮力追趕超越,實現綠色崛起,積極跟進全省發展步伐,全市縣域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亮點紛呈。
綜合排名整體前移,排位實現突破
2015年,是省政府新修訂的《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辦法》實行的第一年,修訂的縣域經濟考評指標由原來的經濟發展、經濟結構、民生和生態環境四大類35個指標調整為經濟發展、經濟結構、民生、生態環境和社會和諧五大類33個指標,修訂后的監測考評體系指標更精簡,內容更全面。在2015年全省縣域經濟監測考評中,我市9個縣綜合排名位次整體前移,最多的前進15位,最少的前進3位,排名均在70名以前。其中:旬陽縣首次進入前30名,位列第29位,為我市縣域監測考評排名的最好名次。
經濟總量不斷擴張,增長速度不斷提升
縣域經濟總量突破500億元大關。2015年,全市9個縣實現生產總值537.71億元,較上年增加59.11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較上年增長12.6%,增速高于全省縣域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其中:地區生產總值過百億的縣1個,旬陽縣124.09億元,占縣域經濟總量的23.1%;50~100億元的縣5個(漢陰、石泉、紫陽、平利、白河),占縣域經濟總量的62.4%;其余3個縣(寧陜、嵐皋、鎮坪)生產總值在50億元以下,占縣域經濟總量的14.5%。縣均生產總值59.75億元,較上年增加6.57億元。縣域人均GDP 30368元,較上年凈增3275元。
工業增速領先全省。2015年,全市9個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64.22億元,較上年增長16.5%,高于全省縣域平均水平9.6個百分點,增速全省領先。9個縣中,增速排名前10位的有4個縣,排名10~20位的有3個縣,排名20位以后的有2個縣。其中:鎮坪縣增長22%,排名全省82個縣的第3位,我市排名最后的是旬陽縣增長13.6%,排名36位。
投資消費保持較快增長。2015年,全市9個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6.08億元,較上年增長24.6%,高于全省縣域平均水平9.2個百分點;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31億元,較上年增長14.2%,高出全省縣域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其中:旬陽、漢陰、石泉和白河4個縣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排名全省縣域前10位。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猛。2015年,全市9個縣完成農產品加工產值239.62億元,比上年增長35.5%,較全省平均水平高16個百分點。其中:寧陜縣2015年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72.1%,排名全省第3位。
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非公經濟占據“半臂江山”。2015年,全市9個縣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89.44億元,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3.8%,較上年提高1.4 (下轉四版)
記者 董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