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工業穩增長促投資十七條措施》經市政府2016年第十次常務會議審定通過正式出臺。
工業穩增長促投資十七條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工業穩增長促投資會議精神,力促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按照市委三屆十次全會和市政府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要求,現就我市工業穩增長促投資工作提出以下措施。
一、加強財政引導
(一)將5000萬元安康市產業發展基金,50%用于無償支持工業、農業、林業的技術改造、基地建設、品牌培育和企業壯大,50%作為工業產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引領資金,用于股權投資和創投基金參股。具體由市工信局商市財政局制定實施細則。(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信局)
(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通過市、縣財信擔保取得各類貸款的,兩年內擔保費用按照原標準降低0.5個百分點的費率收取;市、縣財信擔保的工業企業貸款項目,銀行利率上浮不得超過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30%。(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市銀監局)
(三)對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當年流動資金貸款利息、年度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利息,由市財政給予一定比例貼息補助。全市年度貼息總額不超過100萬元。(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四)對當年繳納稅額增量10萬元以上,且增速在15%以上的工業企業,按照主體稅種地方留成部分的10%予以獎勵,由市、縣財政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分別落實。(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五)對進入安康市勞動密集型產業目錄的勞動密集型重點項目,投資1000萬元以上、新增用工200人以上的新建或技改擴能項目,給予不少于50萬元的貸款貼息;對投資500萬元以上、新增用工100人以上的新建或技改擴能項目,給予不少于20萬元的貸款貼息,市、縣區各承擔50%。對自主貸款300萬元以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且用工達到規定條件的,給予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二、增添發展動力
(六)鼓勵各縣區加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力度,當年每新增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向縣區經貿局獎勵1萬元。(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七)工業集中區當年新增財稅中縣區留成部分全額獎補,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實施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一年免、兩年減、三年租”政策;對當年入駐標準化廠房且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含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業企業,每戶獎勵5萬元。(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財政局、市工信局)
(八)支持各縣區“走出去”推介地方特色產品,在省內各兄弟地市及省外地區組織開展專場促銷活動,市財政每場次補助5萬元;完善政府采購目錄,在同等條件下就近采購地產名優特色產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九)市、縣、鎮都要建立領導包抓重大項目、重點工業企業工作機制,市級部門包抓領導原則上每季度至少深入現場督導檢查兩次。未按《2016年市級部門包聯重點工業企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組織實施包聯工作的,市政府將在全市范圍內予以通報批評,通報結果作為依據計入年度考核。(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考核辦)
三、支持創新發展
(十)對經認定的市級科技創新示范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分別給予不超過20萬元、10萬元、3萬元科研資金補助;對經認定的國家、省級各類創新平臺,當年分別給予不超過20萬元、10萬元補助;對被批準為省級科技創新團隊的給予5萬元補助。(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十一)對新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陜西省名牌產品”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安康市特色品牌產品”的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商標所有人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的商標所有人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陜西省著名商標”的商標所有人給予5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財政局)
(十二)組建總額1億元的安康循環經濟產業科技投資基金,主要投向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等產業的優勢科技企業及眾創空間轉化項目,用于創新型優質企業的股權投資,進一步增強我市優勢特色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循環經濟技術水平。(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十三)對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A股市場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在新三板掛牌成功的企業,一次性獎勵40萬元;對在新三板掛牌并成功實現直接融資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在陜西股權交易中心等區域性場外市場交易板掛牌成功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在區域性場外市場交易板掛牌并成功實現融資的企業,一次性獎勵30萬元。(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銀監局、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各金融機構、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優質環境
(十四)嚴格執行責任清單制度,精簡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改進事中事后監管,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建立重大工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推行“一站式”辦公室和“一條龍”服務機制,促進項目及早開工建設。(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五)開展企業發展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執法程序管理,嚴控行政執法檢查,重拳打擊“五霸”行為,依法整治工業園區、企業(項目)周邊環境,嚴厲打擊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法行為。(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十六)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全面清理涉企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從行政審批、稅費、用工、融資、物流等關鍵環節著手,著力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探索實施允許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
(十七)加大督查力度,對工業穩增長促投資工作中表現優異、成績突出的縣區政府和部門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未達預期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工業投資增速按季位列全市后三位的縣區政府要向市政府專題說明,逐月上報工業投資進展情況。(責任單位:市政府督查室、市考核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符合條件的企業只能享受上述獎補政策中的一項,不能重復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