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十足的魔芋
安康新聞網訊 (記者 張喬 通訊員 王鑫) 魔芋,別名蘑芋、蒟蒻等,古代又稱妖芋,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北緯35度以南的地區,尤其是四川盆地、秦嶺以南陜南山區、云貴高原地區種植最為普遍。早在20世紀50年代印度一學者就說過:“如果說存在著一種尚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作物,那就是魔芋。”魔芋是自然界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重要經濟作物,葡甘聚糖含量達60%以上。科學研究表明,葡甘聚糖具有水溶性、可食性、駐香性、皮膜性、可塑性、粘結性、保鮮性,顫動性、懸浮性、凝膠性、乳化性等46種特殊的性質,使其用途十分廣泛,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用途仍在不斷地開發。在食品上,魔芋也被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魔芋含有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10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豐富的食物纖維,對心血管、消化道系統疾病和部分癌癥有輔助療效,是中老年人的理想食品。高活性的魔芋膳食纖維可降低體內血脂中的脂質水平,排除人體內有害的重金屬如鉛等。魔芋食品被稱之為“理想的保健食品”、“食品新花”等。在工業上,利用魔芋葡甘聚糖的粘結性、成膜性和吸水性,可用作為造紙、印刷膠液、橡膠、陶瓷、攝影膠片的粘著添加劑;在生物工程上可制成膠質;在紡織中可用作毛、麻、棉紗的漿料,絲綢雙面透印的印染糊料和后處理的柔軟劑;在化妝品工業上可用作護膚霜、洗發水的添加劑;還可作為農藥的乳化劑、果蔬的防腐劑和食品藥品的干燥劑等。在醫療上,據《本草綱目》記載,2000多年前祖先就用魔芋來治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魔芋葡甘聚糖能降低血液中甘油酯和膽固醇總量,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肥胖癥等。葡甘聚糖還可促進腸道蠕動,將腸道內有毒物質迅速排出體外,有效防止胃癌、結腸癌、便秘和痔瘡等癥。此外,對防治糖尿病、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也有顯著療效。人們形象地把魔芋稱之為“腸胃清道夫”,譽之為“天賜神藥”。隨著葡甘聚糖的食品、化工、醫藥等方面的用途的不斷拓寬,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使其成為21世紀極具發展潛質的綠色朝陽產業。
富硒魔芋安康獨站鰲頭
安康北靠秦嶺主脊,南依巴山北坡,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安康成為全國魔芋優勢種植區之一,尤其是海拔700-1500米地帶更是發展魔芋的最佳適生區。同時,安康也是富硒農產品生產的優勢區域,海拔170米~2965米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富硒區,富硒地層厚度達40米~50米,富硒濃度適中、易于被植物吸收且具有優質環保安全的特點。安康富硒資源的稀缺性和魔芋資源的壟斷性為安康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富硒魔芋產業提供了廣闊天地。
近年來,安康市委、市政府依托優勢資源,搶占發展先機,采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魔芋產業,涌現出一批魔芋基地村和種植大戶,魔芋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種植呈加速發展態勢。2015年,全市魔芋面積已發展到26.3萬畝,產量達30萬噸,涉及10縣區110個鎮辦,建成市級魔芋產業重點鎮辦33個、重點村93個,魔芋種植面積、產量已分別占全國的13.5%、14.8%,位居全省第一。嵐皋魔芋還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去年,嵐皋縣、紫陽縣又被全國魔芋協會授予“9大全國魔芋產業重點基地縣”。但隨著魔芋人工種植年限的增加和面積的擴大,過去從未引起重視的軟腐病和白絹病逐年發生,不斷加重。為有效遏制魔芋疫病危害,安康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優質魔芋高產種植技術和魔芋病害綜合防治研究,首次提出了魔芋軟腐病、白絹病侵染危害規律和綜合防治技術。中國魔芋協會還向全國魔芋產區推廣了安康魔芋健身高產栽培和林下高效種植技術。2014年安康又選育出了陜西省首個魔芋抗病新品種“秦魔1號”,并通過省級品種登記,獲準推廣種植。安康市農技中心在漢濱區早陽鎮開展的魔芋病害綜合防控高產示范田,畝產已達到1萬斤以上。目前,安康市魔芋種植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共獲省市科技成果獎10多項、獲國家專利近10項,嵐皋縣制定的6項魔芋標準綜合體成為陜西省首個魔芋生產地方標準。
與此同時,安康魔芋精深加工也快速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魔芋加工網絡體系。全市現有魔芋精深加工企業13家,初加工企業20余家,省級以上魔芋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家,其中安康秦東魔芋食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魔芋加工龍頭企業,漢陰縣盛發魔芋公司、紫陽縣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和旬陽縣健興魔芋食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魔芋加工龍頭企業。安康魔芋產業實現了鮮芋—芋片—精(微)粉—食品保健品系列加工,年加工鮮芋能力達到30余萬噸,加工能力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國地市級魔芋產區中也位居首位。安康富硒魔芋在國際國內市場知名度逐步提高,魔芋企業也與國內外企業建立起了長期合作的關系。全市13家魔芋精深加工企業,已開發富硒魔芋精粉、微粉、純化微粉(魔芋膠)、休閑食品、保健品、干燥劑、保鮮劑等60多種產品,產值達7.9億元,產品遠銷港臺日韓俄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0.6億元,約占全市出口創匯總額的三分之二。魔芋產品有望成為陜南僅次于蘋果的農產品出口創匯品種。2014年安康魔芋實現產值13.5億元,芋農戶均魔芋收入達9000余元,日益成為中高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安康魔芋產業已具備率先打造為陜南循環經濟體系支柱產業的基礎,是安康最具區域資源優勢的朝陽產業,完全有潛力做成全國首位。
聚力打造“富硒魔芋”安康城市名片
安康魔芋產業發展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密不可分。一直以來,安康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魔芋產業做為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明確目標任務,強化工作推動。2013年安康市委、市政府又將魔芋產業作為全市循環農業五大支柱產業予以重點扶持,市政府辦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魔芋產業的實施意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各涉農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魔芋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日常辦事機構,全面加強對魔芋產業建設的指導協調和檢查督促,并連續兩年召開全市魔芋產業建設推進會議,整合發展要素,全力做大做強魔芋產業。各縣區也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夯實發展措施,加大幫扶力度。嵐皋縣、紫陽縣還專設了魔芋局、魔芋辦,其它縣區也都成立了由分管縣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聚合資源,全力推進魔芋產業發展的合力初步形成。2015年全市共整合資金4000余萬元用于支持魔芋產業建設。
做大做強魔芋產業,基地建設是的基礎。安康在積極抓好魔芋大田套種的同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提出了大力發展魔芋林下種植、庭院化栽培相結合的栽培模式,全力做大基地規模,打牢產業發展基礎。安康林多地少,發展林下魔芋既能揚長避短,發揮資源優勢,又能規避“兩病”,節本增效。通過鼓勵農戶有序開發利用我市林地和退耕還林土地資源發展魔芋林下種植,全市林下魔芋已發展到13萬畝。根據魔芋生長習性,小規模、庭院化種植有利于控制病害發生,實施集群式發展也能起到規模化生產的效果。安康在借鑒恩施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市啟動了魔芋庭院化種植“2524”工程,利用房前屋后、田邊地角、坡上坎下的林蔭地和陰坡田,積極推廣魔芋生態栽培模式,已在20個鎮建立了100個示范村。為盡快提高魔芋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安康市多措并舉,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積極構建一三相融、二三相連復合發展的現代魔芋產業示范園,推動生產要素向產業園區聚集,促進魔芋產業擴規模、上水平、增效益。目前已建成市級魔芋產業示范園14個、縣級示范園36個,面積達5.6萬畝。
魔芋疫病防控是產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安康農業科研部門,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針對兩病防控、品種繁育等關鍵環節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又與中國農科院密切合作,專門成立了富硒魔芋研發組,集中解決品種選育、疫病防治、富硒研發等重大技術難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助推魔芋產業發展。為強化魔芋生產技術保障,市上還專門從市縣兩級選調魔芋專家,組建成立了市級魔芋產業專家指導組,針對魔芋生產關鍵時節,及時開展巡回指導。各縣區也積極為魔芋重點鄉鎮配備了魔芋技術專干,重點村和園區基地還實行了科技特派員制度,開展定點包抓服務。各級還以“陽光工程”和“職業農民培育”為切入點,積極組織魔芋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村組院落和田間地頭,圍繞魔芋標準化栽培、病害防治、種芋儲藏等生產技術環節,開展現場指導培訓。去年,安康市縣兩級共舉辦各類魔芋培訓班70余場次,培訓魔芋技術人員8000余人次。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的提升,為安康魔芋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龍頭強、產業才能強。為加快構建龍頭帶動、訂單種植、系列開發、一體化經營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安康始終把培育和壯大骨干龍頭企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貸款貼息、項目捆綁等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同時大力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入股合作等形式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僅2015年全市就為4家市級龍頭企業貸款貼息90余萬元,提供財信擔保8560萬元。同時,為加快打造一體化的魔芋加工網絡體系,切實解決鮮芋不易保存、不便運輸的難題,降低芋農種植風險,安康還從資金、用地等政策扶持入手,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圍繞基地鄉鎮,引進自動化魔芋片加工生產線等先進設備和技術,全面淘汰土法烘烤,實現鮮芋就地加工、就地增殖。全市魔芋初加工廠已發展到20余家。
推動經營機制創新,是實現魔芋規模化生產,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安康先后培育了“產業聯盟+合作”的漢陰模式、“企業+基地”的紫陽模式、“合作社+農戶”的嵐皋模式。去年,漢陰縣4家魔芋加工企業采取聯盟牽頭、協會實施、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辦法,大力推進訂單種植,著力構建契約管理、利益連接的魔芋基地建設模式,促進了基地規模快速擴張。產業聯盟依托合作社已在五個鎮建起了1500畝規范化魔芋種植示范基地,并與全縣4800戶芋農簽定了7000畝商品芋購銷合同。紫陽縣富硒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在魔芋種植重點鎮發起成立了17個魔芋產業合作社,并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合作社免費提供自動化烘烤設備和所需芋種。目前公司已建起全自動機械化魔芋片初加工廠7個,發展魔芋種源基地2500畝、標準化種植基地21000畝,入社社員達到3640戶。魔芋生產經營機制創新,實現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為我市魔芋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加快形成推動魔芋產業發展的合力,安康市還制定下發了《安康市魔芋產業建設考核辦法》,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工體系和配套措施四個方面進行重點考核,實行季度通報、半年督查、年終考核的工作推進機制。各縣區圍繞建設目標,進一步將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部門和責任人,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全面夯實目標任務。我局也采取包抓共建的方式,將各縣區魔芋產業建設任務與市直農業系統包抓單位掛鉤,實現同檢查、同考核、同評比,全方位調動各單位包抓積極性。全市上下已初步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共同推進魔芋產業建設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政策激勵為動力,以產業化經營為方向,以基地建設、良種良法配套為核心,以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為目標的區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