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張婧)“我一直在琢磨,我們醫療衛生系統怎么配合政府,盡我們的能力,幫助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批人,這是我們能為扶貧做貢獻的一個主要方面。”2月25日,政協第三組分組討論,委員王永堂說。
在這個以醫療衛生系統人員為主的小組中,委員們對扶貧的關注度絲毫不亞于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培養醫療人才、醫患矛盾這樣的熱點話題。
扶貧壓力大是大家的共識。委員劉啟祥說:“我們轄區169個村、3萬多戶、8萬多人在貧困線以下。現在進入脫貧攻堅階段,不是以前結對子就能解決了,面很大,壓力也很大。”
委員廖靈君從專業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就是細化貧困人口易患的病種并提高相應病種的報銷比例。“比如結核病,患者大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里,抵抗力低,營養不良,結核病就是貧困人口得的病,如果患病初期好好治療,只需要一兩年時間就可以了。所以,我覺得應該提高結核病人的住院報銷比例,讓他們能夠一次性看好病。”
廖靈君的建議引發了更加熱烈的討論,委員康樹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在基層搞工作,也在搞扶貧,我包的那個村有很多留守老人,我就從縣醫院定制了100份常用藥包發給他們,老年人很高興。我還請了大夫去義診,有得慢性病的另外開藥。所以,我也建議醫療衛生系統考慮給更多居住在偏遠農村的留守老人定制這樣的藥包。”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高血壓的、糖尿病的,可以分門別類弄個箱子。再弄個電子設備,能說話,告訴該你吃什么藥。”王永堂接著說。
“但也不能一次性給太多。”委員黃慶雪插了一句,她擔心由于老年人缺乏對藥品的管理能力,也有可能讓這件好事帶來副作用。
“最好還是有人指導他們用藥。”話題隨之轉到責任醫師團隊的建立,基層全科醫生的缺乏,以及建立面向基層的醫學教育模式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