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魏濤)“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目前,我市還有58萬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十三五”期間平均每年要脫貧11.6萬人,有30萬低保戶,5.2萬五保戶,24萬多殘疾群眾。
市政協委員馬玉福認為,脫貧攻堅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更是全社會共同的機遇,我們企業不能缺席。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既能為貧困地區帶來先進生產力,幫助貧困人口轉變發展觀念,從根本上激發貧困地區的發展活力,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又能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是一種扶貧主體與扶貧對象互利共贏的有效扶貧模式。
今年“兩會”馬玉福提了《關于建立企業參與社會脫貧攻堅機制的建議》的提案。在這份近1500字的提案中,言簡意賅地提出了企業參與社會精準扶貧的整體思路:建設產業基地、強化勞務協作、加強村企合作、開展救濟扶助。他說,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實行的是產業、生產、資金、技術、人才等全方位的對接,注重的是長期規劃、長遠效應,是以市場經濟的方式和手段來推動,是通過轉變人的觀念、提高人的致富自覺性、做大做強產業來實現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 ”模式更加具有“造血”功能。
馬玉福建議,政府部門高度重視企業參與扶貧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的同時,要發揮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引導、激勵和協調服務職能,建立和完善獎懲激勵機制,激勵企業參與社會扶貧熱情。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帶動、示范作用,利用媒體,宣傳好“萬企幫萬村行動”中涌現的有效經驗和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