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姜波)《安康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5)》(以下簡稱《規劃》)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做出了規定,提出完善自然保護區體系,加快濕地保護系統工程建設,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為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規劃》界定了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三大保護領域。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水源、植被的動態監測和有害生物的預測預報及防治。充分發揮安康秦嶺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在加強現有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基礎上,申報大熊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依據《陜西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9-2030年)》,在建設好原有濕地的基礎上,安康秦嶺地區規劃新建國家濕地公園4處。
按照《陜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總體規劃》,重點對大熊貓、朱鹮、羚牛、金絲猴、紅豆杉等重點野生動植物進行保護,確保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類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積極開展蘭科植物、紅豆杉、古樹名木等野生植物的保護、馴化與繁育,建立繁育基地5個,面積約1000畝。全面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確保全市不發生重大突發疫情。堅決制止和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犯罪活動,確保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
《規劃》提出推進秦嶺自然保護區綜合保護能力提升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基地建設工程、秦嶺濕地公園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先行探索在陜西皇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保護區生態保護宣教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收集和保護秦嶺植物區系的物種,保護秦嶺地區典型生態類型和植物品種的多樣性。重點加強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河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皇冠山自然保護區、漢陰觀音河濕地公園、瀛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和修復工作。
同時加快建立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體系。加強生物廊道和保護區群建設。建設一批區域生物遺傳資源庫和種質資源庫,開展瀕危種、特有種和重要生物遺傳資源的收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