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飛洋
年輕干部生逢偉大時代,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必須練好內功、提升修養,做到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嚴守規矩、不逾底線,勤學苦練、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以進取之心對待“事”。機之未至,不可以先;機之已至,不可以后。《揭子兵法》有云,勢之維系處為機,事之轉變處為機,物之緊切處為機,時之湊合處為機。當前,我國正處于“兩個大局”交織、“兩個百年”交匯、“兩個規劃”交接的重要時刻,增強“四個意識”是必不可缺的前提。黨員干部要積極主動作為,順應大勢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在考驗中抓機遇、抓契機,把握大勢的風口,為未來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以淡泊之心對待“位”。德不優者,不能懷遠。修養是人生發展的重要課題。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始終把“德”放在首位,孔子講,芝蘭生于幽蘭,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韓愈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無論時局如何變幻,都以淡泊和堅定的心態看待時勢與命運。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每一個人都要心系國家、志存高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以知足之心對待“利”。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甲精兵,不能御也。”歷史經驗證明,信念是托起人生大廈的堅強支柱,是抵御精神污垢的銅墻鐵壁。高尚的信仰,是凈化靈魂的甘露,是催人奮進的戰鼓,是戰無不勝的力量。黨員干部有了高尚信仰,就會胸懷遠大理想和公仆情愫,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一生。心有敬畏,方能見賢思齊、見利思義,在利益面前不伸手,在權利面前不逾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只有銘記初心,保持初創者心態,以群眾心為心,以百姓想為念,化知為行,才能創造出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