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飛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人民至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生態好不好、活力足不足直接關系到治理的成效質效,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持續深入推進基層減負,切實把基層干部從繁復考核中解脫出來,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狠抓落實上來。
減掉“私心雜念”,讓“虛功”變“實干”。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事業觀,將群眾心系的“關鍵小事”當做“頭等大事”來干,從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切實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真正把造福人民的實事辦實、大事辦好、難事辦妥。確保提出的目標符合黨和國家決策部署、政策要求,符合法定職責、實際情況,符合群眾所需、人民所盼。不搞特立獨行、標新立異的目標追求,減少“自我加壓”,防止追高壓低。
減去“形式留痕”,讓“痕跡”變“實績”。基層干部干得好不好,人民群眾獲得感強不強,不能“以痕跡論英雄”“靠臺賬評優劣”,而是要以實績、實效論英雄,把不必要的“留痕”去掉,把基層干部從繁瑣的材料中解放出來,讓基層干部真正走出辦公室、下沉到一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實、干實事上來,把真正的“痕跡”留在人民群眾中。以“小切口”的方式,在減少干部負擔數量上下功夫,讓基層干部從束縛中解脫出來。
減輕“條條框框”,讓“壓力”變“動力”。必須從制度上杜絕上級“層層加碼”、基層“照單全收”,明晰權責邊界,系統梳理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嚴格把控下放事權,完善清單外事項準入制度,摒棄“基層是個筐、啥都往里裝”的慣性思維,防止以屬地管轄為名轉嫁責任,防止出現基層“接不住”但又“必須接”的情況。進一步優化基層工作的職責要求,引導基層干部將時間和精力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更好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