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妙鴻
在時代浪潮的洶涌澎湃之中,無數傳統事物正逐漸被淘汰、被遺忘,面臨著消逝的危機。然而,冉本藩卻以實際行動悉心守護鄉村記憶,傳承鄉土文化,他對鄉土文化的這份深厚情懷,是普通民眾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具體體現,無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冉本藩的文化情懷令人動容。在收集老物件的過程中,他不顧路途遙遠、山路崎嶇,深入偏遠山村和古老村落,不放過任何一件可能有價值的老物件。面對資金短缺、家人不理解等重重困難,他始終沒有放棄。這種執著與堅守,正是源于他內心深處對家鄉土地的眷戀和對鄉土文化的敬畏,他深知這些文化遺產一旦消失,鄉村的歷史記憶將出現斷層,后人將無法感受到先輩們曾經的生活軌跡和精神世界。
冉本藩的行為展現出了堅定的文化信念。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鄉土文化面臨著諸多挑戰。然而,冉本藩身體力行影響著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鄉土文化的重要性,共同參與到保護傳承的行動中來,讓鄉土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冉本藩守護鄉土文化的行動,對于鄉村振興也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振興,不僅要實現經濟的繁榮,更要實現文化的興盛。鄉土文化作為鄉村獨特的資源優勢,能夠為鄉村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通過傳承和弘揚鄉土文化,可以激發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增強鄉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冉本藩的展館以及他開展的文化教育活動,讓年輕一代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培養了他們對鄉村的熱愛之情,為鄉村振興儲備了人才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后人,冉本藩正是這一思想的忠實踐行者。他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了保護一批老物件,更是為了傳承一種文化、一種精神。這些傳統農具和生活器具,是老百姓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們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勤勞、智慧和創造力。通過傳承這些文化遺產,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歷史、傳承文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守護鄉土文化,就是守住老百姓的“根”。冉本藩的事跡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文化信念和深厚的文化情懷,就能夠在傳承鄉土文化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我們應當從冉本藩身上汲取力量,學習他對文化的熱愛、對傳承的執著,積極參與到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中來。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鄉土文化保護的支持力度,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資金保障,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傳承中來。教育部門應當將鄉土文化納入教育體系,通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和認識鄉土文化,增強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社會各界也應當積極行動起來,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宣傳鄉土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冉本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文化傳承者的擔當和使命,他的事跡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和敬仰。讓我們以冉本藩為榜樣,堅定文化信念,懷揣文化情懷,共同努力,讓鄉土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老百姓的智慧和創造在歷史的長河中永放光芒,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