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是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2012年底,全市有48萬貧困人口,敘永、古藺兩個國貧縣,合江1個省貧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始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有力舉措推動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累計實現近39萬貧困人口退出,合江縣于2017年摘帽。全市要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剩下的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敘永、古藺兩個國貧縣是最硬的骨頭。我們將以更實的舉措、更實的作風,向關鍵環節再發力,確保打贏這場攻堅戰,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向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再發力。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近年來,我們堅持把改善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建設作為先導工程,先后建成5條高速公路,實現縣縣通;建成291公里的赤水河環線扶貧公路,連接古藺、敘永的72個貧困村;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154公里,貧困村道100%硬化。今后兩年,我們將繼續加快推進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確保2019年底前實現所有貧困村村通客運、用電可靠、飲水安全、通信保障、環境優美。同時,我們在提前完成了17173戶、69184人易地扶貧搬遷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地災避險搬遷、烏蒙新居建設等力度,確保所有群眾住得安全。
強化產業培育,向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再發力。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我們把生產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發展了一批特色農業,連片建成糯紅高粱、赤水河甜橙、荔枝、桂圓等30個萬畝農產品基地。特別是組織瀘州老窖等國有企業對口幫扶3個貧困縣,引進山東壽光、廣東溫氏、正大集團等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基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力爭兩年內基本覆蓋貧困村和貧困戶。惠及28萬竹農的敘永江門竹漿紙一體化項目等正式投產,帶動農戶增收的效益初步顯現。推進產業發展中,我們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作為重要載體,建成江門桃花塢等鄉村旅游示范點20個、扶貧車間176個,繼續有效開發就業崗位,確保貧困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同時,著眼增加貧困群眾勞務收入,大力開發護林、道路管護等公益崗位;對確實無勞動力的貧困戶,落實政策兜底,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強化醫療扶貧,向提高貧困群眾健康水平再發力。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瀘州有40%的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我們著眼“有病早治、無病早防”,2014年在敘永縣率先開展全民預防保健試點;2016年在全市推開,每年投入約1.5億元財政資金,對所有常住人口和返鄉人員全部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健康管理。在此基礎上,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推進全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保險、商業附加險、特殊醫療救助“四個100%”落實,實現貧困對象在市和縣域內住院“零自付”。當前,貧病交織仍然是制約脫貧的重要因素。我們將依托市內6所三甲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推進縣級醫院和鄉鎮中心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貧困群眾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體系,兜牢貧困群眾醫療保障。
強化教育扶貧,向扶智扶志再發力。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我們始終把教育扶貧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貧困地區學校“全面改薄”工程,新改建村小634所、校舍98.1萬平方米,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得到提高;連續多年免費定向培養村小教師,新增農村教師2292名,并對鄉村教師在住房、補貼、退養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滿足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師資需要。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落實貧困家庭幼兒保教費減免、小學至高中學費減免、中職免費就讀、高職定向招錄、本專科學生助學等政策,在已累計資助88.4萬人次貧困生的基礎上,加大資助力度,堅決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同時,深入實施“干群一家親”活動,廣泛開展感恩、法紀、習慣、風氣、脫貧奮進“五大主題教育”,激勵引導貧困戶勤勞致富、光榮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作者為四川瀘州市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5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