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家在農村的老人收到一張由勞動保障部門發的社會保障卡,說要到農業銀行營業廳激活,方可使用。
去年11月中旬,筆者來到中國農業銀行巨野縣支行的營業廳詢問工作人員,被告知需要本人前來辦理。筆者說家里老人已80多歲,行動不便,且居住在離縣城60余里的鄉下,能不能提供上門或其他人性化服務,該工作人員回答可以,并做了相應登記,讓等候通知。
但等了兩個月沒有音信。1月15日,筆者再次去農行營業廳找那位工作人員,沒想到她說:“這種現象太多了,單位抽不出人力提供上門服務,需要請示上級,等候上級批準。”另一位坐在營業廳柜臺內的青年男子說:“這得人社局統一辦理,自己去辦理一年都辦不出來,有問題你向上級反映。”
為農民辦理社會保障卡是國家的惠民政策,涉及對象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對于行走不便且不識字的高齡老人來說,到縣城辦理激活社保卡顯然不現實。
根據開戶實名制、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社會保障卡的激活需要本人親自辦理,可以理解。但人性化服務不能缺位。人社局委托銀行代理個人辦理社會保障卡無可厚非,但要設身處地為農民想一想,賬戶開立后的激活需要本人到場,與讓本人直接到銀行就近開立賬戶沒有什么兩樣。統一辦理也應該以群眾便利為出發點,委托的銀行至少在鄉鎮有營業場所,服務觸角已延伸到農村,在農村安裝自助開卡機,并有專人負責協助開卡工作。作為受理惠民政策延伸服務的銀行,要本著為民負責的精神,想盡一切辦法打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山東巨野縣 田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