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大火的《人民的名義》之后,觀眾對于反映我國公檢法現實狀況的影視劇,有了空前的熱情。4月8日晚,電視劇《陽光下的法庭》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開播,這部重磅作品也被認為是對中國當下法治建設實際的一次全景式的展現。
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該劇制片人、編劇田水泉說,這部作品未必是“最熱鬧”的,但它溫暖的表達能讓觀眾相信法律、相信法律人,自覺守法,“我們的初衷是要展示法治之美和人性至善,要讓觀眾看到法律的美好,看到法律是大家最可靠的依賴,遇到了問題,法律工作者是最能保障他們權益的。”
首次聚焦女性大法官
2016年,電視劇《小鎮大法官》在央視播出。在口碑喜人的情況下,新的問題擺在了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面前:除了反映基層法官,熒屏上還能不能有一些反映更高層級法官工作現狀的戲?
“法治題材專業要求高,如果表達不準確,會給觀眾形成誤導,不如不拍。我們有過《小鎮大法官》《馬背上的法庭》這樣的好戲,但大家還是覺得‘不解渴’。”田水泉透露,創作團隊從一開始,就決心將舞臺放到更高層級的法院,集中反映當代法官、司法工作者所具備的優秀綜合素質。
于是,《陽光下的法庭》塑造了當下中國法治劇中真正的“大女主”——“東方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國家二級大法官白雪梅(顏丙燕飾)。在首集中,面對有爭議的法律問題,她就鮮明地給出了不俗的見解:“在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法官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擴大解釋但也不拘泥于條文,處理案件時把社會責任放到第一位。”
田水泉說,白雪梅這個角色具有很高的職業素養,雖然沒有原型人物,但卻非常有典型性,“目前像‘白雪梅’這樣的女性大法官,我國在職的也就5位。”他強調,法官形象的高大與否,并不根據層級而定,但講述白雪梅這樣一位大法官面臨的困境,更能折射出現階段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成果與問題,“遇到比她級別更高的領導干部,怎么溝通?她要傳達更高層級的思想,怎么具體落到實處?她作為普通女性,怎么面對家庭親情帶來的干擾?”
與此同時,在刻畫律師群體時,該劇也拋棄以往部分影視劇中極其刁鉆的單一形象。該劇導演、編劇李巨濤表示,這是主創一開始就定好的基調,“文藝作品需要抨擊、揭露、批評,但更需要建設。律師是法律共同體中的一部分,所以劇中律師都表現了恰當的職業操守;另外戲里也有追尋真相、堅持操守的記者,他們共同構成了社會生態應該有的樣子。”
法官律師全程參與把關
有了法官、律師等核心人物,《陽光下的法庭》 的創作難度依然不小,首當其沖的,就是專業關。為了保證法律專業上的嚴謹,主創在故事大綱創作階段,就請來幾十位法官、律師參與把關。大到案件背后的法理,小到法庭細節,如庭審中法官是先說話還是先敲法槌、法徽應該佩戴在什么位置等,劇組都找到了細致準確的依據。
以目前播出的幾集來看,不少觀眾驚嘆于這部戲所展現的莊嚴而充滿儀式感的法院工作:開庭審理講流程、講法條,合議庭開會要表決,執行局執法更是有理有據。許多法學專業的觀眾更調侃說,這部戲格外體現職業榮譽感,臺詞里更處處是“考點”。
而在案件的選擇上,《陽光下的法庭》也跳脫了以往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家長里短、刑偵懸疑,聚焦于環保、知識產權等社會熱點。這一方面得益于故事背景被置于某省最高人民法院,另一方面,也出于對當下法治中國建設的呼應。
田水泉透露,該劇主要呈現了環境污染修復案、冤假錯案平反和跨國知識產權案三個主要案件,分別對應了人民群眾的生存權、生命權和社會的發展等關鍵問題。“法槌一敲,可能要了人的性命,可能決定群眾生存在什么樣的環境,可能決定如何保障國家民族科技的進步。我們希望通過這三個案件展示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性,人民法官手中權力之大。”
當然,對于法律專業知識帶來的門檻,主創團隊也有過考慮。田水泉坦言,作品可能會有一些“陽春白雪”,不是單純讓人“看好玩”“看過癮”。李巨濤則認為,對庭審流程、細節的還原,可能會給觀眾帶來一些新鮮感,并由此抵消專業感帶來的門檻。“比如說合議庭討論,意見不同怎么辦?大家舉手表決,你如果不同意,意見會記錄在案。這會給觀眾帶來很實際的感受,知道原來法院是這樣工作的,一切都是法律說了算。而如果遇到問題,我們可以怎么做。這對法治建設是有社會意義的。”
突破尺度也打破誤解
表面上看,《陽光下的法庭》沒有《人民的名義》那樣尖銳的矛盾沖突。但從目前播出的幾集看,該劇依然有不少突破尺度的內容。比如當下司法改革在法院內部不同層級人員中引發的討論,比如法院執行難問題的表述,比如對冤假錯案的平反與重審,比如部分行政機關試圖對司法審判施加的影響。
對此,田水泉直言,“我們并不回避現實存在的問題,但也要看到大家是如何從不理解到理解,如何克服困難,這是我們的總基調。”他舉例說,劇本創作時努力兼顧了戲劇性和陽光正面的基調,“比如知識產權的案子,我們希望通過它還原司法程序,一審、二審、再審,每一次判決都不同,但每一次都必須有法理和證據的依據,創作時是絞盡腦汁。”
而對于劇中主線之一——年輕律師鹿鳴之父張大年17年前的強奸案的平反,主創也進行了巧妙謹慎的處理。“我們沒有刻意表現怎么被冤,而是更多地去表達,作為一個法官,當她(白雪梅)知道自己參與的案件有可能是錯案的時候,她做了怎樣的抉擇和思考,她內心有怎樣的自我約束和道德拷問。這是我們的敘事重點。”李巨濤說,看完《陽光下的法庭》,觀眾或許會打破以往對法院工作的誤解,“社會上有一種觀點,判案是要看法官的,要找熟人;但法官實際是居中的裁判,證據支持誰,他就站在哪一方。”
這種溫暖、真實的現實主義表達,也打動并吸引了顏丙燕、王志飛、何冰、劉之冰、高明、果靖霖、廖京生、姚安濂等近40位實力演員的加盟。田水泉說,選角方面,主創就是希望選合適的,沒有過多考慮“明星流量”,比如女主角顏丙燕,她在此前的佳作中已經充分展現了表演的張力,“我覺得她是內心堅定的,年齡、類型上也很吻合”。而在導演的過程中,李巨濤對演員們提出的要求則是理解、相信法律工作者,“比如白雪梅,你必須從內心相信,生活中有這樣高學歷、高智商、高情商,內心非常豐富優秀的女性。”